西周是怎么灭亡的?真的是因为一个女人?
"烽火戏诸侯”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西周的最后一位天子周幽王荒淫无道,不理朝政,为了博取美人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谎称犬戎入侵骗来诸侯的营救。后来当犬戎真的来犯时,周幽王想要通过烽火统治诸侯营救时,诸侯以为仍是周幽王的玩笑,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烽火戏诸侯
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有过详细的描述,这也是被后人深信不疑的地方。但经过一代代历史学家的考证,司马迁的记载虽然很大程度地还原了西汉之前的历史,却也有诸多的错误之处。其中“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就有很多疑点,结合之前的历史记载,“烽火戏诸侯”极有可能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
一、除了《史记》外的其他史书中并没有记载西周时期有烽火
我国什么时候在军事上开始使用烽火的难有定论,可以确定的是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烽火网络。汉代之前的史书记载的都是用“击鼓”方式传递军事讯息,《周礼》中有关于“鼓人”的记载:“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
传递讯息的具体方式为:“凡军旅,夜鼓鼜,军动则鼓其众,田役亦如之。”春秋战国时期的军队依靠击鼓的方式通知消息、发号施令。但是《周礼》中并没有关于“烽燧”制度的记载,《吕氏春秋》中有关于“烽火戏诸侯”的描述,但记载的“戏诸侯”方式并非是点燃烽火,而是用击鼓的方式。
古代烽火台
《吕氏春秋》记载:“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用击鼓的方式引来诸侯的军队,诸侯之兵来了好几次都没有发现敌寇,直接导致最后周幽王被犬戎入侵时没有一个诸侯来营救。
那么为什么司马迁在《史记》中改为了烽火的方式呢?最早有关“烽燧”制度的记载源于《墨子·号令》:“出侯无过十里,居高便所树表,表三人守之,比至城者三表,与城上烽燧相望,昼则举烽,夜则举火。”该时期与周幽王相距约三百年,而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烽火台遗址也是秦代祭祀所用。
自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之后,烽火台的使用程度被大大推进,直到汉代,全国烽火预警网络基本完成。《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从这些史料看来,司马迁是以两汉时的军队预警方式而得出西周时期也用“烽燧预警”的结论,但与事实有一定的出入。
二、“烽火戏诸侯”的有太多的不合理之处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展开西周时的地图可以看出,虽然当时的面积与现在无法相提并论,但是也包括陕西河南等地,面积何止方圆千里。在古代,一天之内是不可能到达的。
假设当时有烽燧的联系方式,诸侯国皆镇守西周的边疆,距离远近不一。比较近的虞国距离镐京约两百八十公里,郑国和卫国约四百公里,其他的如齐、鲁、燕、秦就更远了。从诸侯看到烽火到集结军队、准备粮草再前来营救周幽王,少则十天半月天,多则三五个月。周幽王再怎么昏庸,也不可能为了逗褒姒一笑,两人傻傻地点燃烽火,烟熏火燎地等待半月之久吧?于情于理都不太可能。
褒姒
更何况《史记》中记载的“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本身并没有什么好笑之处。即便诸侯军队能够赶来,由于距离远近不同,也不可能是同时到来。在千军万马之前,褒姒也不会有任何笑点,当时的西周已经摇摇欲坠。各个诸侯军队就算来了,看到被欺骗也不会有好脸色,面对这样凶神恶煞的一群军人,会有任何好笑之处?
面对周幽王的召唤,诸侯军队能被骗一次就足够了,怎么还会给周幽王“数举烽火”,多次欺骗的机会?所以“烽火戏诸侯”的历史记载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三、真实骊山之战是什么样的?
关于骊山之战以及周幽王被杀的过程最早详细记录的史料为《吕氏春秋》,但《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主持编写的,此时距离西周末年已有五百多年之久。之前的记载都是非常零碎的,《诗经》中记载:“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但也只是说明了西周的灭亡是因为周幽王宠幸褒姒,荒废朝政的缘故。
《国语》中记载:“幽灭于戏”。这里的“戏”并非是嬉戏、玩闹的意思,指的是地名。西晋潘安的《西征赋》中有“军败于戏水之上,身死骊山之北”的说法,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还曾考察过“戏水”的地理位置,他在《水经注》中说:“戏水,出骊山鸿谷,北历戏亭,即周幽王死处。”因此可以确定的是,周幽王最终死于戏水。
吕氏春秋
那么我们梳理一下历史,周幽王的确因为宠爱褒姒而荒废了朝政。但历史上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事情发生,或许像《史记》中说的那样,周幽王伐申国导致申国私通犬戎进攻镐京,也或许是其他的原因导致犬戎侵犯。总之,周幽王遭受了犬戎一族的猛烈进攻,最终在骊山之北兵败被杀身亡。
而当诸侯听说了镐京被入侵的消息后,连忙集结军队赶来。但等他们陆续赶到时,周幽王早就死于骊山之战了。诸侯***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吕氏春秋》根据之前《诗经》、《国语》的零散记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西周的灭亡经过,并把“周幽王宠爱褒姒”导致亡国的故事加以改编,便出现了“周幽王击鼓戏诸侯”的记载。
太史公在《吕氏春秋》和其他资料的基础上在《史记》中添加了“烽火”的元素,再之后朝代的《东周列国志》、《列女传》、《西征赋》和《述征记》等书就完全把“烽火戏诸侯”当做历史了。这也导致了该故事的广泛流传,后人对此深信不疑。
四、辩证看待史书记载,美女并非亡国的根本原因
经过对二十四史的研究不断深入,一些史料中的谬误之处也不断被后人发现。但由于大量古今文学著作的引用,大多数人仍旧对这些谬误之处深信不疑,从妲己到褒姒,再到夏姬。这些女性无一例外地被冠以祸国殃民之人,但经过考证才会发现,商、周的灭亡与她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影视剧中的妲己
西周的灭亡也不能简单地用“褒姒误国”来总结,更何况“烽火戏诸侯”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朝政的腐败,帝王的堕落,礼乐宗法的崩坏,诸侯势力的膨胀,都是导致西周灭亡的原因。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每每归咎于女子。糊糊涂涂地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