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镇的文化环境
作为揭阳市首批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之一,空港经济区各府镇委、镇政府按照创建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的要求,以“弘扬法治文化,建设法治之乡”为主题,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地方传统特色,打造法治文化新载体, 创新教育形式和机制,全面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大力推动府州镇科学发展。
帝都镇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传统特色,打造法治文化新载体,创新教育形式和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推动全镇科学发展。
弘扬法治文化促进农村发展
2011 4月16日至6月17日,广东省依法治省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宇航、专职副主任黄会标一行参观了底渡镇农民文化体育中心和梅峰村文化建设,并到土尾村观看了法治文化晚会。市委副书记杜安义、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世波、副主任陈跃平陪同活动。
府州镇委、镇政府以创建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为总目标,以“弘扬法治文化,建设法治之乡”为主题,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合地方传统特色,走出了一条法治文化建设的新路子,有力推动了该镇科学发展。该镇打造了法治文化园、法治宣传中心、法治咨询中心、学校法治宣传课堂、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广播等六大载体,开展了“从月亮出发、周末拍电影、与法同行、培训咨询、全民普法、舆论监督”六大创新活动。同时,相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维护了极大的社会稳定,依法治镇工作得到了省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打造六大法治文化载体
在占地30亩的帝都镇法治文化公园内,法治宣传灯箱、法治文化卡通长廊、户外大型显示屏等设施与公园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向市民传播法治文化理念,营造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让人民群众在晨练、休息、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法律法规知识。
除了打造法治文化公园,帝都镇还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先后建成法治教育中心、法治咨询中心、学校法治宣传教室、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直播间等硬件设施,形成了法治文化六大载体。
文化搭台,依法游戏。
“金都从月”是底渡镇群众广场的一项特色文化活动,由各村轮流主办,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此次活动既是群众自娱自乐的重要舞台,也是宣传法治文化的重要阵地。帝都镇坚持为文化搭台、为法治唱戏,利用“金都从月”平台,每月开展一次以法治宣传教育为内容的文化活动,将抽象的法律条文、法律概念、法律主张与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相结合,让广大群众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受到法律知识的熏陶。
截至5月13月10日,“金都从月”已成功举办37届,观众近30万人次。涌现出“超级游击队”“戒毒说唱”“交通密码”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教育节目,形成了在全区乃至全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其经验做法在全市得到全面推广。
帝都镇还先后开展了“周末电影”、与法同行、法律培训咨询、全民普法、舆论监督等融知识性、娱乐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活动,不断改善法治文化教育软环境,使法治宣传教育像春风一样深入人心。
有效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
各镇通过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教化和传播功能,形成了学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有效促进了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城镇大发展、大建设、大发展的特殊时期,没有发生违法办案和群体上访案件,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2011 4月,省依法治省办负责人到帝都镇调研指导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对该镇法治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在2012举行的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帝都镇作为首批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中的7个代表单位之一,在会上介绍了其经验做法。此后,增城、汕头、澄海、佛山等地相关单位组织参观学习各镇法治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月中金都”
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探索幸福农民之路。粤东农村文艺的奇葩。
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精神生活贫乏是一个突出问题。在不愁吃不愁穿的情况下总是郁郁寡欢、郁郁寡欢,这是广大农民的真实写照。如何用先进的文化和健康的文娱生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创新群众文化品牌,让老百姓通过直接参与和自娱自乐的方式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无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课题和建设幸福广东的应有之义。对此,帝都镇以“金都从月”的创新文化载体,为广大农民搭建了永不落幕的乡村舞台,成为绽放在乡村文艺园地的一朵奇葩...
每个村庄都是东道主,每个月都有一场大型演出。
帝都是一个拥有10万村民的大镇。是广东省知名的石材及石材机械专业镇,也是揭阳市新农村建设的先行镇之一。随着村民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裕,人们对长期以来只能在家看电视或偶尔看电影和表演的单调而贫乏的精神生活感到非常厌倦。他们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他们渴望在这个舞台上释放自己的情绪,体验快乐并受到熏陶和教育。根据广大村民的诉求,当地镇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形成了一个* * *认识:要真正满足村民的愿望,必须在23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建设一支文艺表演队。因此,政府搭台,村民唱戏,一月一场演出,由村里主持的“每月黄金基金”应运而生。群众广场的文化活动应运而生。2009年10月30日(165438+农历十月十四),名为“金都”的“金都从月”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在该镇金都文化体育广场开幕。那天晚上,一轮明月出现在普桑山顶。山脚下的金都广场早已挤满了人。以当地传统节目潮州大锣鼓开始的大型广场文化表演,一下子把普桑山脚下变成了村民欢乐的海洋。在随后的四个月里,“月下杜金”在广场上连续举办了四场专场演出。尽管演出场地仍然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但镇委员会书记袁此时建议,将演出始终限制在镇广场上有点困难。于是从第六场开始,“金都从月”正式走进农村,实现了与村民的零距离接触。因此,这种创新的文艺形式,以其广泛的参与性、零距离的贴近性和稳定的延续性,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村民的参与热情。自2009年6月11以来,政府连续演出了23场,观看人数超过20万,每个村有2720多人参加,制作了4.2万张现场视频光盘。村民们高兴地说,现在一人参与全家帮忙,甚至其他村的亲戚朋友也来凑热闹;不仅村里的男女老少积极参与,村里外出求学的农民工、务工人员和学生也回村参加演出。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各村很早就开始准备自己的节目,从排练、磨合到排练和正式演出,几乎每晚都能听到歌舞表演。所以,“金钱月离”早已不止“每月有戏”,简单来说就是每天都有戏。
“金都从月”现场体验
经过一年多每月驻村滚动演出,《金都从月》已成为乡村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连周边城市的跟风者也纷至沓来。不久前,来揭阳考察的广东省依法治省办常务副主任张宇航也欣赏了这个乡村舞台,并即兴演唱了一首歌曲,给予了高度评价。“一场全由各村村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演出,怎能充满热情?”所有村道旁都悬挂着彩旗;天空中悬挂着几个巨大的氢气球,上面写着“农历十四日,每月有一场戏”和“月初黄金”。明月当空时,村头的小广场已经挤满了人。十里八乡的100多辆汽车停在光村附近的临时停车场。19: 30,一串串烟花从临时舞台升起,夜空瞬间被绚丽的色彩装点。一阵振奋人心的鼓乐响起,由60多名村里孩子组成的锣鼓队激情演绎了冯明潮阳的开幕盛景。此时,在演出现场,数十盏射灯和数百盏彩色射灯编织出绚丽的光彩;大型专业音响,让舞台上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台词都真实清晰地传播开来;固定摄像机、移动摄像机,甚至连大摇杆摄像枪都在现场上下翻飞。从舞台设计、灯光、音效、舞美、摄像拍摄和服装道具来看,整场演出不亚于任何一场大型户外演出。从演出的内容来看,也是传统、现代、乡土、时尚的结合,可谓丰富多彩。最吸引人的是,舞台上的演员都是熟悉的面孔,很多节目都是由村里的村民和事物表演的,所以无论表演水平有多高,光是这一点就有足够的亲和力。一场演出结束后,且不说从各村派到现场的“坐台特工”如何回村建言献策,为自己的表演默默竞争。看完村里的演出后,人们会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评论:老人的弹唱功夫和过去一样好,媳妇的身材和形状迷人,弟弟的街舞棒极了...还有CD-ROM上实况录像的传播。一场演出往往持续数月。用村民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它是文化的“农家菜”,是村民自己的“歌唱平台”。在自己的舞台上,村民们展示了自己,创造了自己,表达了自己,让大家都很开心。“来自月球的黄金货币”没有理由不热也不热!全镇23个村1个居委会,一个月一次,主持需要两年时间。因此,村民们的积极性很高,因为没有人想被落下,每个人都想在这个大舞台上好好亮相,这有点像“一人参与演出,全家光荣”。在这种形势下,我真正感到“金都从月”已经真正深入人心,她已经成为几十万村民心中的“星光大道”。如今,在底渡镇“月入过万”已成为孩子们的梦想,看到“月入过万”也成为村民的期盼。
“戏外”延伸的“附加值”
“金都从月”村际循环演出共23场,由镇政府与专业公司合作,为每个村搭建舞台,并安排音响、灯光等一揽子事宜。镇文化站还为每场演出提供免费座位,并协调各村组织村民维持现场秩序,使每场演出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效果好,始终井然有序。我从当地镇委员会的领导那里拿到了迄今为止“金都月”所有23场演出的现场视频光盘。仅从碟片上看演出现场的火爆程度,我就深感震惊和意外。然而,《金都来自月球》的“戏外戏”同样精彩,让人意想不到。自“金都从月”品牌创建以来,各村村民创作了《金都从月和谐颂》(晚会主题曲)、潮州歌书《交通安全编年史》、小品《赌博》、相声《一张奖状》、舞蹈《我们是新时代的太阳》等一批优秀节目。不仅如此,通过各村当主持人的竞争机制,各村都建起了自己的文化活动室和文艺团队,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多才多艺的“非走表演队”。在正式演出期间,除了邀请其他村庄的代表外,每个村庄还借机邀请了外出的先贤、企业家和上级领导参加活动。演出活动的全过程不仅进一步融洽了乡镇干群关系,还与乡村联谊、交流信息、慈善捐赠、探讨发展乡村经济和公益事业的“戏外戏”,自然延伸出许多“附加值”。通过“从月亮开始”的媒体作用,许多外出多年的乡村先贤和企业家对村里的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心,捐款帮助的例子比比皆是。梅峰村举办“月下金都”演出一周年时,当晚出现了万人冒雨观看演出的壮观场面。此后,村里的企业家慷慨解囊,捐赠200多万元用于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另一个文化健身广场也吸引了200万元的认捐。演出当晚,村里还邀请了村外7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观看演出。此后,这些干部不断为村里各项事业建言献策,使村容村貌整治成为全镇最彻底的“红旗村”。村里还有一户人家在解放初期离开了村子。“金自月。在进入“梅峰”演出后,村干部将演出光盘送给了这位现居广州的“老梅峰”。于是,“老梅峰”把这张光盘寄给了他在法国留学并定居的儿子郑奋强。郑奋强看完光盘后想家了。不久前,他利用回国讲学的机会,专程回到阔别已久的梅峰村看望家乡父老...揭阳市委给省委办公厅信息研究室的专题信息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通过‘金都从月’文化活动,乡亲们离开小家庭,融入大家庭,家庭更加和睦,乡风更加文明,封建迷信、盗窃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几乎绝迹。”“参与活动的农村大多成为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无安全事故的‘三无’村;村民民事调解率达到100%。“从月开始”已成为这个镇群众文明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和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自2009年“粤企金都”品牌创建以来,在凝聚干群合力、加强对外交流、营造* * *谋发展氛围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底渡镇完成税收65438+2700万元,在全县所有镇中排名第一。佛教和道教文化区
帝都镇有许多寺庙,其中著名的有吉祥寺、居士林(钱安钢)、余云寺、西来寺、邹堂古寺、邹堂叶贤宫和武术妈祖宫。
基督教文化区——揭阳空港经济区基督教帝都塘,原名南龙塘,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帝都空港经济区。
206国道镇南龙段始建于1880。最初是西昌人王泽清来宣讲,后来导演宣讲了林德才先生。自成立以来,帝都堂非常重视文化和教育,在其成员中推动扫盲运动,并建立了一所约有30名男女学生的学校。
1989年,居住在加拿大的王淑贞和她的姐妹们捐款购买了当地医院后面850平方米的土地,并于1990年建成了现在的当地教堂,成为当地城镇各个村庄的基督徒的礼拜场所。帝都堂建成以来,各种圣物不断完善,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礼拜和各种圣物的发展。1998年,王淑贞姐妹在海外筹集的资金交给教堂负责人郑西江执事、教堂委员会主任和教堂委员会成员,在教堂西侧购买了1332平方米的土地,为新教堂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帝都堂现有信众约400人,会员约1400人,其中明杰会员约607人,穆道友会员900余人。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堂信徒人数日益增加,聚集和礼拜更加拥挤。帝都堂有三个诗班:第一个诗班有38人;第二届诗歌班有48人;第三届诗歌班有25名学生。而且第二合唱团甚至没有自己的诗歌教室,所以周日下午必须和神学培训班在同一个房间,场地相当缺乏。由于场地原因,许多要执行的任务无法执行,因此在这座教堂西侧新扩建的土地上建造了一座相对较大的新教堂。
新设计的礼拜堂总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总造价约800万元。曾经浪漫的陆地剧场
右图为《张春郎理发》剧照,该剧于今年2月在帝都剧院首演,收视率为1982,吴玲儿、黄盛典、林顺庆和蔡明晖联袂演出。陈凯泽文/图
在亭子里跳舞,在平台里唱歌,风和雨总是吹走浪漫的感情。20世纪70年代末,古装剧得以恢复,潮汕的潮剧团体开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许多剧院上演古装剧,一个剧团在一个剧院演出十天或八天是很常见的。在众多剧院中,揭阳市帝都镇的剧院最受欢迎——粤潮剧院。广东潮剧院第一团和第二团在帝都剧院扎营,经常一呆就是一个半月。许多戏剧在这里排演和首演,例如广受欢迎的《张春郎理发》,该剧于2月8日在帝都首演,1982。1987《张》剧将参加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艺术节,并在本剧场继续进行再加工、再升级;1988年初,广东潮剧团参加广东艺术节演出,剧目《巴别塔与狄青》也在帝都剧院首演。当时,粤潮剧院第一、二团多次出访东南亚,几乎每次出发前都在当地剧院排练,剧目数量更是多得数不清。难怪帝都镇的一位文化干部回忆往事时无限感慨地说,上世纪80年代,他是帝都镇的宣传干事,他看了广东省潮剧院一个团排练的所有剧目,他从排练中看到了排练,对剧团的演员非常熟悉。他还从剧团拿到了《张春郎的发型》、《飞龙女》和《中国皇后》的剧本。他说:“当时一个团的表演水平真的很高。”不仅是排练和彩排,还包括中央电视台在1983上录制的戏剧视频,如《柴房会》(吴版)、《荆》(版)、《女》、王熙凤和《金花女》。潮汕剧场遍地都是,为什么剧团只爱帝都剧场?事实证明,剧院的环境很好,有排练和表演的舞台。累了,有宿舍可以休息居住,有石桌可以供演员吃饭,当石桌拆除后,就会形成一个小排练厅,这样大舞台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排练,小排练厅又可以成为一个“小火炉”。当时地渡镇委书记也很喜欢戏剧,他很乐意免费为剧团提供场地。许多戏剧也可以预览,有时他会见上级领导或客人,他也可以邀请他们一起去剧院。有这样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和谐,难怪一群广东潮剧院喜欢在所有地方“安营扎寨”,让所有的剧院都可以尽情享受。后来,由于文艺日益多样化,潮剧在地方剧院的演出日益减少,那段辉煌的日子逐渐消失在历史中。“灭掉今生的忧愁和叹息,蓦然回首往事,空空如也,消失无踪。荣盛照耀过去,当落花落下时,问什么时候,并决定命运。”。这首诗或许是对曾经浪漫的陆地剧场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