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攻略电影
民国女作家萧红说:“也许我死后没人看我的作品,但我的丑闻会永远流传。”此时,李碧华行踪神秘,从不在公开场合露面,坚持对自己的照片、身世和年龄保密。
她说:和外面的人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对我有好处。我不总是记得我的影响力,我不去想有多少人在看你写的东西,我不总是把自己当成苦难的灯塔,我真的可以潇潇洒洒地写。
李碧华不仅是一个透明的人,而且他的作品是聪明的,诱人的和独特的。
一个“爱”字——一句话陶冶筋骨,一生误。
《青蛇》里,小青对姐姐说“人类越来越坏,一代比一代奸,再也没有真正的亲情了,但我会一直拥有”,但终究是在姐姐和徐贤之间受了委屈。这样的婚姻,谁先恋爱谁先败仗。他那么平凡,她却愿意无条件付出一切。
千百年耕耘的路呢?注水的金山寺呢?爱欲之争,不合理。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会立刻拥有一切。她先爱上他的,他也知道。
我听过太多遍白蛇传说的故事,但只有李碧华写道:它只是一条蛇,但它想与人做爱,生死与共?太一厢情愿了。一针见血。
爱了一段时间,终究没有学会人类的自私。三个人早就互不信任,却还要装作亲热和谐的样子。“你在人间做客,凡事只看三分。”看,李碧华知道很多,而且他是通过小青的嘴说的。但是爱终究逃不掉,不,爱是相互的。
李碧华擅长写痴人说梦,惊天地泣鬼神,纠缠了三代人。《秦大侠》里三千年的痴情,只是真情。被改编成电影后,张艺谋和巩俐的合作成为经典。
《潘金莲前生》用孟婆的话来提人间:“人情无非酸咸。”潘金莲是淫妇的代名词。她十八岁,脸上衬着桃花,眉间有一弯新月。
在李碧华的作品中,他也是一个无助的痴情者。他爱错了人,怀恨在心。他几代人都静不下来。潘金莲鼓励自己不要绝望,不要委屈。这份执拗被冯小刚拍进了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潘金莲在别人心里还是潘金莲。
《胭脂扣》里,十二朵小花如花。几十年后,漫长的等待是不够的。穷并不难,只要你愿意。但是你敢吗?这两个人形容自己形容憔悴,三餐吃不下,还相对的流着血。最后,但并不像人们所知道的那样,一起贫穷,脾气不好,身体不好,成了一对痛苦的夫妻。一点点意见就会大惊小怪。
在《和尚的诱惑》中,更是直白的解读:人是那么的强大,但权力、生死、爱恨、名利动摇了它;权力,生与死,爱与恨,名利如此强大,却被时间消磨殆尽。
看李碧华的作品就像在她嘴里嚼一个辣椒。她用笔尖轻轻撕开你的心,不经意间将血淋淋的真相倒入其中。
她笔下的女性,坚毅/偏执/火辣。
也许是《霸王别姬》、《娇子》、《胭脂扣》这几部电影把书中的爱恨情仇诠释的淋漓尽致,而《生死桥》这种前期看的还算中规中矩的电影,到了后期就显得特别精彩了。
亦舒在书中写道:“我不忍心告诉她以后的荆棘。知道神谕并不是幸福。人生的路,只是走一天算一天,一天的负担就是一天。细数起来,是有限的,是温柔的,是无限的悲伤。我怕她提前知道自己的故事,没有勇气去演那个注定的角色。”
李碧华则不同:生不如死,死不如生,死通向来世。从头开始讲结局。三个从梨园走出来的年轻人都有梦想,朦胧的爱情在他们心中萌发。书中写道:
有一个人,听几句话,说几句话,不藏着掖着,利落真诚,想哭想笑,都在一起...一开始他们很像韩剧《请回答1988》里的小伙伴。
梦里充满了满足。乍一看,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天不再冷,夜不再昏,人也不再年轻。当我醒来时,世界变了。
在李碧华的书里,有过去遗留下来的温暖,也有冰冷世界里的无奈。如果写的是小情小爱,那就不是世人眼中的“文学恶魔”了。在《胭脂扣》中,阿楚查阅了3877年的旧报纸资料。没有收获的时候,李碧华淡淡地写道:“时代已经过去了,谁还有时间管孩子的事?”
文笔通灵,思想豁达。
“虽然我们是女性,但我们不依赖,也不会随便耍小性子,因为独立谋生关乎人缘。”
李碧华曾经说过:
心情最轻的时候:钱包越来越重的时候。
最喜欢看的杂志:银行存折。
创作灵感:有什么好问的?只要打开银行存折,看一看那个数字。害怕吗?就这样?多恐怖啊!惊讶之余,立刻受到启发,写书,不伟大。
愿望:不劳而获,色色兼得,坐等金钱,醉生梦死。
快乐幸福的生活:七成饱,三分醉,满满的收获;好好生活,付出适度的劳动,享受低劣的情欲。
遗憾:以上愿望最后都落空了。
很可爱,多少人不敢说心里话。
她说自由和快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面对生活,她很平静,甚至有点疏离。在书中,她写道:人与人之间,干脆回馈。
她傲慢而快乐,坚持“我是主人,不是奴隶篇。”写出来的文章不删,也不计较名利。出版的作品就像泼出去的水,最好的作品还是没写出来,快乐地活着。
李碧华的大部分作品都陆续搬上了银幕,所以不得不提《霸王别姬》。不可替代的程蝶衣,倾诉过去,所以不要再提了。
一抬头,我看到了他年轻英俊的脸庞,威风凛凛。在他的旁边,有着精致的轮廓,精致的五官,精致的五官,飞扬的眼神。在书中,她成全了他,成全了他一辈子。一年、一个月、一天、一小时都不是“一生”。
张国荣在《今夜无人防守》中提到李碧华,说她很酷很有趣,是个女汉子。寥寥数语,足见对它的欣赏。
人间烟火,鬼魂和迷恋。
人在情场,人去楼空。
爱说得太多,人情世故就成了预言。
阅读李碧华永远不会过时。
全世界都喜欢拿张爱玲/亦舒和李碧华做比较。我爱亦舒。她告诉我,“凡事要做人,悄悄的来,悄悄的走,悄悄的努力,悄悄的收获,避免制造噪音。”对李碧华来说,这既是爱又是恐惧。
爱恨情仇,亦舒有格调,张爱玲清高,李疯狂绝望。亦舒姑娘自信,能发自内心地撑起这个世界。李碧华笔下的“鬼”充满了怨恨和怨恨,让人无法自拔。
“越是别有情,越是深陷其中——因为在乎。很多事情可以克制,但这是不行的,人也无能为力。”
李碧华的书,读了妖风阵阵,嗜之入骨,但其中也有一点忠告。亦舒擅长写当下,而李碧华写古往今来毫无困难。她相信自己的灵感,从不刻意去写。所有的景象,联想,她看到的,想到的,都在她写作的时候不自觉的冒出来。
前无古人,后人无法模仿。性感的S曲线深入骨髓,但落笔却极其克制。如果读一本薄薄的书,下午茶时间就能看完。懂了就懂了。这是地球上徒劳而无奈的责任。
如果说李碧华笔下的爱情,最让我感兴趣的是:
“我跟你喝的时候,酒好喝。”
她问道:
“有什么好喝的?”
他苦苦思索,找到了一个比喻。
“就像——像和家人喝酒一样放心。”
偶尔,我会想,李碧华的才华是否也是前世的一种淡淡的幻觉。无论文本中男女之间的痴情有多疯狂,李碧华永远是故事之外的人,而开始写作的人是别人。
生活是一场梦,醒来后不要去寻找。
-图像来源-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