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分为两派。什么和什么?
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分为两派,即“新浪潮”电影派和左岸派。
“新浪潮”电影学派主张提出“作者电影”的口号,即“拍电影重要的不是拍出来,而是成为电影的制片人”。“左岸派”电影创作特点:大部分作品将人的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相结合,表现了人的内在现实与现实的差距和矛盾。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是继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运动。它没有固定的组织,没有统一的宣言,没有完整的艺术纲领。
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一场要求用现代主义精神对电影艺术进行彻底改造的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个运动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作者的电影,也就是“新浪潮”;另一个是作家电影,也就是“左岸派”。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起源;
1958法国产。当时,由安德烈·巴赞主编的《电影手册》聚集了一批年轻的编辑,如克洛德·沙布罗尔、特吕弗、葛达尔等。
受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他们提出了“主观现实主义”的口号,反对过去电影中的“僵化状态”,强调以导演的“个人风格”拍摄电影,也被称为“电影手工派”或“作者电影”
他们的电影刻意刻画了现代都市人的境遇、心理、爱情、两性关系,与传统电影不同的是充满了主观性和抒情性。这类电影强调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提倡即兴创作;大多数电影没有完整的故事;表现手法也是多变的。
1958是“新浪潮”的诞生年,出了两部第一小说:弗朗西斯·特吕弗的《四百次罢工》和夏布罗尔的《美丽的哔叽》;1959是“新浪潮”欢乐的一年:弗朗西斯·特吕弗凭借《四百击》获得当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