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里有很多镜头,从艺术的角度看是必须的,您认为呢?
这个问题问的很中国。在对影视作品极为成熟和宽容的体制内,是不会觉得一个作品有没有裸戏而如何如何,裸戏不代表低级,不代表类型,不代表主题,就像航拍戏,棚拍戏,外景戏一样,仅仅是为了剧情需要,效果需要。有这么一句,世界上一切的事都和性有关,只有性和权力有关。这句话意义很深,需要好好体会。
为什么性在我们看来会这么需要压抑和避讳,近年还好,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即时通讯的便捷,我们国内跟世界的对接及时了很多,扩展了很多,所以我们包容度大了很多。
对于性也不会一直处于谈性色变的地步。但总体上,这还算是个敏感词汇。性,肮脏吗,不,很美好,尤其是跟你爱的人一起完成这件事的时候,无与伦比的美丽。性,稀缺吗,不,很普通,就跟吃饭一样,没吃饱就会一直想吃,而且吃了这顿还想着下顿吃点不同的。
就是这样一个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的美好的事物,怎么就成了一个如此敏感甚至有点丑陋的话题呢。因为它对于国人的生活观念来说,太隐私。这件需要毫无保留才能完成的事,太私密了。不可以大张旗鼓的讨论和观赏。更不能想象,像吃饭聊天一样呈现在大荧幕上。
怎么说呢,对于艺术来说,不会区分这是性的艺术,这是吃的艺术,这是穿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就是自然呈现的一种状态,不分美丑,不分贵贱,就是一种存在。发现它,展示它,看见它,了解它。
请不要污名化艺术二字首先要清楚大尺度是为艺术服务,不可烂俗。而不能让艺术成为某些不堪的遮羞布。所谓的大尺度,其实不知涵括情色,也包括血腥暴力乃至反人类的镜头。时至今日,电影工业发展迅速,各类型电影和各种风格的电影如同雨后春笋,凡事皆有两面,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莫言说:情色描写对于文学很有必要!那么对于电影呢?于是,关于大尺度镜头和情节成为了一个敏感点。我认为可以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环境营造和审核制度四个方面去看。
人物塑造,有时需要一点过度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李安的《色戒》,李安何许人也?不必多说,国际级大名导。他老人家那手笔能叫庸俗吗?《色戒》是包含了一些大尺度,而去毫无晦涩,直接呈现。以至于饰演王佳芝的汤唯为人们诟病良久。
但有些戏份却是是需要通过情色来塑造她这个涉世未深的女学生,因为“床戏”才能让人明白王佳芝的青涩和坚韧,以及应付易先生的态度,更是把特务头子的险恶和好色刻画出淋漓尽致。李安难道是哗众取宠,只能通过情色镜头才能抓住眼球的导演吗?色戒的艺术水平之高,离不开这些大尺度。但有些电影关于情色则显得很多余,如吴君如的《金鸡》,虽然故事本身就是关于性工作者的,但是显然有点本末倒置,一味强调情色,而失却了人物塑造。
情节发展,有时候需要一点激烈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有大量血腥镜头,诸如断肢和砍头。上映后遭致骂声一片,让人生理不适。但是,如若没有这些血腥镜头,日军占领台湾会不会显得过于儿戏或者显得台湾原住民太过软弱?也无法为后续情节中的“出草”做足够的铺垫,正是因为日寇的血腥屠戮,才让原住民奋起反抗!这是有必要的!《赛德克巴莱》的史诗气质正是血色的!怎么能没有血腥镜头?
但有些电影则不在乎情节,血浆只是用来刺激感官的,比如美国那一大票所谓的丧尸片。
审核制度,大尺度应该有人把关艺术,虽然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但也需要有人把关。审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国大陆先行的制度并未分级,导致有一些儿童不适的镜头也是东鳞西爪地存在,比如《红海行动》和《西游降魔篇》等,但是《红海行动》
需要那些镜头来营造战争的氛围,《西游降魔篇》也需要那些狰狞的妖怪。可是让很多小孩难以接受。症结不在电影,这些大尺度都是为电影服务,而不是借电影来哗众取宠。症结在审核制度!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乃至欧美,之所以电影工业发达,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这些大尺度镜头,而正是分级制度让电影人们有更大的空间去把大尺度用于服务电影艺术本身。
博取观众的眼球这是个开放题,我可以回答你一部分是必须的,一部分只是导演的噱头。露骨的激情床戏是电影艺术中的一个表现部分,电影好比生活,观众看电影就是为了感受电影情节中的故事,一个好的电影好的故事会给观众很好的代入感。同样的,床戏也是电影中的一个情节,好比情侣间相处走到性这一步也是一个必经历程,只不过这些被搬到了荧屏上。大尺度镜头可以让观众更好的感受故事情节,感受男女双方的爱恨情仇。
看过《白鹿原》原著的小伙伴肯定也知道里面有多描述男女双方的事情,并且文字非常露骨,看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尴尬,反倒更能理解田小娥的敢爱敢恨,敢于冲破世俗的枷锁。当然也不是一味的拍床戏就好,一定是适可而止的。就像上面说的,有些导演就是为了拍而拍,甚至用于前期的宣传,打出“xxx荧屏首次激情戏”,捕捉观众的眼球。
反观我们,由于制度,导致兼顾各方人群的审美,导致电影水平间接性下降。所以我说,大尺度镜头服务于电影时需要,但电影服务于大尺度镜头时则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