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吃杨国福1年发现是“杨围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麻辣烫,作为曾经的地方性美食品类,真正被做大做强,成为全国性知名的细分餐饮赛道,杨国福这个“领头品牌”功不可没。从路边小摊到麻辣烫界的老大哥,杨国福能成为坐拥5000家加盟店的餐饮巨头,也离不开广大“粉丝”们的支持。不过最近一位食客却遭遇了无厘头的事情:吃了个假“杨国福”!在窗口等待时,偶然发现,吃了一年的杨国福麻辣烫其实是叫杨围福。没想到连“杨国福”都没能逃出被“山寨”的魔咒,实在有些哭笑不得。此前,一大学生网购蓝月亮洗衣液,到手发现居然是“蓝月壳”。

男子吃杨国福1年发现是“杨围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门店数千家,年入十几亿,行业扛把子……麻辣烫,作为曾经的地方性美食品类,真正被做大做强,成为全国性知名的细分餐饮赛道,杨国福这个“领头品牌”功不可没。

从路边小摊到麻辣烫界的老大哥,杨国福能成为坐拥5000家加盟店的餐饮巨头,也离不开广大“粉丝”们的支持。不过最近一位食客却遭遇了无厘头的事情:吃了个假“杨国福”!

前几日,吉林白城某男大学生,一如往常去吃食堂的麻辣烫。在窗口等待时,偶然发现,吃了一年的杨国福麻辣烫其实是叫杨围福。

之所以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一是食堂老板直接照搬了杨国福招牌的排版和配色,其次是特地将“围”用了繁体字,尽管在左侧的拼音很明确标注了"ywf",但不仔细看,的确是有些傻傻分不清。

没想到连“杨国福”都没能逃出被“山寨”的魔咒,实在有些哭笑不得。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一个品牌走红的速度,往往比不上被山寨的速度,不仅市场被瓜分,品牌声誉还会受到损害,“维权难”“举证难”等问题令这些企业欲哭无泪。

而讽刺的是,这些“山寨”商家具备敏锐的商标意识和抢占先机的手速,连正牌企业都望尘莫及。

此前,一大学生网购蓝月亮洗衣液,到手发现居然是“蓝月壳”。在商标网查询可以看到,“蓝月壳”商标已被石家庄2家日化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国际分类均为日化用品。甚至与“蓝月亮”字形相近的“蓝日亮”“篮月亮”“蓝冃亮”也曾被抢注商标。

而“杨围福”也早在2015年就被申请注册了商标,目前已经注册成功,申请人均为自然人谢某,国际分类为第35类和第43类,均为餐饮行业的核心类别。

尽管杨国福麻辣烫在2007年,将自家的店名从“杨记麻辣烫”改为“杨国福麻辣烫”后,立即注册商标进行保护,此后又在多个类别进行防御性注册,但依旧百密一疏,才让有心人钻了空子。

既然我们无法完全制止市场中的山寨行为和商标抢注行为,那么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尽早注册核心品牌商标,根据发展状况及时完善商标类别的布局,就十分关键。

尤其是杨国福这样,具有知名商标的企业,除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做好商标监控,还要尽可能扩大商标的注册保护范围,做好关联商品的类别保护和近似商标的注册保护,尽量压缩抢注者抢注商标的空间。

事已至此,只能说“杨围福”老板的确有两把刷子,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为自己的店铺吸引诸多流量和曝光 。

吐槽之余,王同学表示,他家味道确实很不错的,不然也不会吃了一年都没有发现是假的。由此可见,既然已经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傍名牌”不如“创名牌”,与其永远被贴上一个“山寨”的标签,不如脚踏实地,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才是正确的营生之道。

男子吃杨国福1年发现是“杨围福”相关阅读:

吉林一男生吃杨国福1年发现竟是杨围福

“康帅傅”“粤利粤”“小人酥”……这些山寨产品,你是否遭遇过?

据搜狐千里眼,11月10日在吉林白城,一男生如往常一样,下课之后去食堂那家麻辣烫吃午餐。可没想到,他竟意外发现,自己吃了一年的那家店,招牌并不是杨国福,而是杨“围”福。

坦率说,繁体字的“围”和“国”不仔细看,的确是有些傻傻分不清。

当然也有网友指出,左侧的拼音很明确,是“ywf”,还是怪小伙不仔细。

不过,王同学表示真心说他家味道确实很不错的,要不然也不能吃1年。

值得一提的是,杨国福即将成为“麻辣烫第一股”,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据悉,杨国福麻辣烫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3年,当时创始人杨国福及其配偶朱冬波于哈尔滨市开设第一家以“杨记麻辣烫”品牌命名的自营麻辣烫餐厅。2019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前9个月,杨国福分别实现期内利润1.81亿元、1.69亿元、2.0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