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恰同学少年》中的一位人物的评价

〈恰同学少年〉中对毛泽东的评价

毛泽东的成绩单,我刚才也看过了。总的来说,凡shehui学科的课,他是门门全优。而非shehui学科的课,成绩不理想。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偏科的学生,也可以说他是一个独擅专长的怪才。如何看待这个学生,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教育。我们之教育,向来就有贪大求全之弊。就以我校为例吧,布颁教育大纲规定的那些课程,可谓面面俱到。从国文、历史,到法则、经济,乃至农业、手工,文理农工商无所不包。如此博杂而主次不分的功课设计,这科学吗?这种恨不得,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全才、通才的教育模式,本来就为教育界诸多有识之士所诟病。我自己,也是不赞成的。就以毛泽东为例吧。这个学生我接触较多,还是比较了解的。各位如果看过他写的学习笔记,或者听过他讨论时的发言,就不难发现,他是一个肯思考,也是非常善于思考的学生。他的着眼点,从来就不局限于个人之修身成才。而是把自己的学业与shehui之发展、国家之兴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学生,你怎么可能用僵化呆板的应试教育来框死他。而要求他面面俱到,门门全优呢?孔子不辨五谷,武穆不读兵书,爱迪生小学都毕不了业,拿破仑算不清两位数的乘除。这世间大才少通才啊。我们这些教书育人的先生,又何必为苛求几门功课的成绩,而硬要扼杀一个个性如此鲜明的学生的天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