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娜基莉的发展过程

形成前期发展状况

2014年7月17日,一个低压区在马绍尔群岛西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W。

7月19日下午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下午3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19日下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评级提升为“MEDIUM”。

7月22日上午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10时,日本气象厅把该热带低气压降为低压区。

7月23日午夜1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并对其评级降级为“MEDIUM”。下午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评级降级为“LOW”。

残余低压区重新增强

7月24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其残余云系于帕劳西北部海面上再度爆发,发展成另一新系统,并评定为一个低压区。

7月25日下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评级再次提升为“MEDIUM”。

7月26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27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降为“LOW”。

7月28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评级再次提升为“MEDIUM”。

7月29日上午3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烈风警告。下午4时15分,香港天文台把该低压区升为热带低气压。

7月30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中央气象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同时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该热带气旋亦随即被日本气象厅命名为娜基莉。而中央气象局亦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上午6时,韩国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上午7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娜基莉呈现明显季风低压特征,外围风力比接近中心风力更强烈,中心甚至出现了罕有的极大的对流空洞。

出现双中心互旋

8月1日上午2时,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3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撤销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指其为季风低压,近中心附近风速只有15至20节,并将其降格为“MEDIUM”。而日本气象厅于上午8时50分将一直发布的“最大风速25米/秒(50节)”变更为“除中心附近以外最大风速30米/秒(55节)”。上午11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5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当日娜基莉不但保持其非常明显的季风低压特征(风力外强内弱),而且发展出两个低层环流中心,这两个中心更以逆时针方向互相旋转,这罕有现象在卫星云图上清楚可见。

掠过东海,转趋减弱

8月2日,娜基莉的双中心互旋情况逐渐减少,主中心开始吞并副中心。因此在下午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12W。但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4时,香港天文台亦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时,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3日上午5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9时45分,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8时,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4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出最后的警报。同时,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11时,娜基莉于韩国全罗北道群山市西面沿海登陆。正午1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下午2时,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低压区,并停止更新其中心最低气压资料,同时其云系已开始逐渐消散。下午5时,日本气象厅仍认为其强度维持在热带低气压,并报告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中心已从韩国陆地移出进入日本海,并且缓慢的朝向东方移动。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娜基莉已转化为一股温带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