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父母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最近,随着北大毕业的留美学生发长文声讨父母,关于亲子关系的讨论再次引发一波热潮。相比较于16年初留美女博士被父亲砍死的新闻,今年年初的这个消息就弱太多了,但它所引发的人们对亲子关系的思考,却更加深入。

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做,才算是合格的父母呢?在我看来,天下没有完美的人,父母只要不是太过分,亲子关系一般不会到生死相向,或者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那么,怎么才算是过分?

像砍死自己博士女儿这样的父亲,那已经不是什么重男轻女,明显就是心理变态!所以这种极端情况我们就不予讨论了,单说心理正常的,普通人家的教育理念。过分的教养方式,我总结了有四种,两种我们的传统教养模式,两种外来的西方教育方式。我们分别来说一下。

第一种:打骂教育。

所谓棍棒之下出孝子,在这种传统思想的洗脑下,一些所谓虎妈狼爸们对孩子实行残酷的地狱式教养方式,在他们的教育之下孩子不能出一点错,但凡有一点不合适就非打即骂。一些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的父母还好些,他们的教育方式虽然残酷,但起码他们有着明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还不会走太偏。最可怕是大多数这类父母根本没有什么理念方法,甚至没有什么是非观或对错标准,他们打骂孩子纯粹是看自己的心情和想法,或者别人(例如老师)的说法,更可怕是还要冠以爱的名义,一边打骂一边还要对孩子说这是为你好,打在儿身痛在娘心等等。

百度贴吧有“父母皆祸害”这样的专门讨论父母之过的平台,里面有太多这类的例子,大家不妨去参观一下。

第二:溺爱。

关于溺爱,这么多年来已经讨论了太多太多了,对于其危害,相信大多数人心里都有所了解,不需要说太多了。

现在网络上充斥着熊孩子现象,大多数的熊孩子都是被惯出来的。但是很遗憾的是,虽然明知道这些,大多数人还是忍不住溺爱孩子,尤其是隔辈的老年人。没办法,家里孩子太少了。还有一些像我这样的大龄单身人士,一旦有了孩子,不要说家里老人,就是我自己恐怕也会宠溺到不行,所以,这一条明知不对,也难以改正!

理性上来说,对孩子爱归爱,该有的规矩还是得有的,这是教养,是素质,是孩子品质(人品和未来其生活品质)的保证。且,为人父母者须知,社会不是家,但却是时时处处都讲规矩的,孩子在家里如果没有教育好,社会就会帮你教育,那个代价可就高了。

那个号称中国最懒的人,活活饿死在家里的杨锁,据说就是从小被溺爱长大的,这个结局,应该是他的父母想象不到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很多西方的教育理念传到了国内。好些人都觉得西方的教育理念比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要高级,所以就敞开了学,学得有些肆无忌惮了,就忘记了舶来品中也是有糟粕的,尤其是一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东西,有些是很有欺骗性的。

西方传过来的教养思想里,有两种最为糟糕的方式,其中一种非常具有迷惑性,而另一种一听就知道有毛病不合理,但由于戴了“西方思想”的大帽子,很多人就觉得合理,就比国货高级,就要肆意的模仿,结果杯具了。

最具迷惑性的教养思想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心理咨询技巧,它是被用于心理治疗当中的,到了国内就被用在了亲子教育上,真是悲哀啊,国内的家长们甚至不知道罗杰斯本人的孩子都有心理疾病!

无条件积极关注,顾名思义就是对孩子无条件的关注,无论他是好也罢坏也罢,对也罢错也罢,都要积极的认可和尊重他,不去打击和批评他。听上去这很对,很好,但是,如果孩子对的你赞扬,错的你也鼓励的话,那么对与错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无原则的欣赏和鼓励会让孩子分不清是非对错,难以形成统一而稳定的价值观。

并且,这种思想还有一个非常隐秘的弊端,就是让孩子的负面情绪没法宣泄。任何人都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情绪,无条件的关注会压制孩子负面情绪的表达,例如愤怒,不能宣泄出来的时候,问题会很严重。

有些父母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跟孩子好好的谈话,他/她咬紧牙关不说话;你稍微说重一点,他就拿拳头砸墙,甚至用头去撞墙,吓得你不敢跟他说话。这就是愤怒无处宣泄、无法表达时的行为动作。

第二种明显有问题的教育方式,就是任由孩子哭,不理他,哭够了就好了。

这种方法在世纪之交的那几年曾经非常的流行,据说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经典教育方式。

这种方法有多么残忍还需要多说吗?想想你自己小时候,哭到昏天黑地却没人理会时,那种被抛弃的恐惧和不被重视的委屈,那种复杂的情绪,放到一个话都不会说的孩子身上,那是多么的无助与悲伤啊!

西方谚语说“死亡,即是无回应之地”,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一个话都不会说的孩子,陷入了绝境之中,结果和死亡有什么区别?!被这样对待的孩子据说都会变得非常听话,让干什么干什么,不让干什么就什么都不干,在我看来这不叫听话,这是木偶人,父母牵牵绳他就动一动,不牵就不动,多么悲哀!

我曾经见过一个很木的孩子,孤僻沉闷,但既不是内向也不是自闭。内向和自闭的孩子相似的地方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内在世界,虽然不合群,但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是很鲜活的。我见到的这个孩子就是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是呆愣愣的,感觉不到一点活力。我不知道那个孩子经历过什么,但我觉得曾经被有意忽略的孩子,长大后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那么,怎样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来呢?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是好的呢?

在这里,我不会给你提供任何方法,一来我没有孩子,没有养育经验,所以提供不出什么好的方法来;二来,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同,每种方法都不能说是适合所有父母使用的。我只能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家长两点建议。

首先,你得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

你要明白,你的情绪和情感,或许是因为孩子而引发的,但那是你自己的内在机能运作,是你自己的心理产物,该对它负责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孩子,你真正该处理的是你自己的情绪!

例如,有些父母最初看到孩子的时候,会有不喜欢乃至厌恶的情绪,甚至看见孩子就会有无名火升起。这种情况发生时,作为父母绝对不能任由情绪蔓延并顺从它,一旦你沉溺到了情绪当中,孩子就真的成了你的障碍和心魔,你真的可能会虐待你的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勇敢的承认你有这样的念头,并在每次这样的念头升起时觉知到它,知道你又有打孩子的冲动了,这样慢慢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对孩子宣泄了。如果你再进一步,能够看到这种情绪背后的动因的话,你就成长了,离幸福更近了一步。

再如有些家长总是很焦虑,总是害怕孩子学习不好,将来找不到工作等等,为此拼命的督促孩子学习,生怕他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是你自己的焦虑,真的跟孩子无关。你越是无法承担自己的焦虑,就越容易强求孩子,把你的愿望都压在孩子身上。那些个因为孩子不听话就自杀的极端父母,就是因为他(她)要孩子替他(她)承担压力(焦虑)的要求失败了,他(她)的压力(焦虑)无处安放,因而绝望而死(这个点不太好理解,等我再开个单章详细解说)。你必须清醒的认识你的焦虑,接受并承担起属于你的压力,你才能更好的爱孩子。

其次,你要学会“允许”,允许孩子犯错,允许他平凡,允许他不是你梦想中的模样。

你得允许孩子犯错。人没有生而知之生而能之的,包括语言在内的所有技能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锻炼而获得的。学习的过程总是会出错的,例如刚开始学扣扣子的时候很慢且容易扣错口;例如刚学习吃饭的时候容易把饭菜都洒了;例如刚开始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背不过等等。人总是从不断犯错和笨拙的习练中慢慢掌握知识,学会技能的,没人能够违反这个规律,你自己都不行,当然更加不能苛求孩子了,揠苗助长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你得允许孩子不是你想象种的样子,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不能因为你喜欢女孩就把男孩当女孩子来养,留美学生对父母的控诉其中一条就是这个,这就是教训啊!

总而言之,你得接受现实,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不迁怒,不委过。保证住这些最起码的素质,基本上你就能教育好孩子了。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更加没有完美的父母,不要想着要怎样怎样爱孩子,做好你自己,承担起你的养育责任,给予他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爱他不苛责他,基本就是最好的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