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村全是光棍吗?
bu shi
我所说的“光棍村”就是现在被合并的土山村。 为什么叫“光棍村”呢?因为那个时候,一个几十户的村庄里,二十岁以上没有结婚娶媳妇的男人竟然有三十多个。我那时还小,不知道什么是光棍,谁是光棍,谁不是光棍。但我知道,我们那个村三年五年看不到那家娶媳妇的。偶然有办喜事的也是嫁女儿的。幸亏我离开的早,不然也可能成为小光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还不是因为一个字——“穷”吗。因为穷,多少小伙子望女兴叹,多少老光棍断子绝孙。有的小伙子为了能给族里续上香火,不得不投亲靠友搬到条件好的地方生活,有的干脆入赘女家当上门女婿。 记得,大约是1972年,公社组织了由一名副书记带队,有7个队员参加的工作组进驻我们村,帮助村里脱贫致富。书记听说全村有30多个光棍汉,在全村社员大会上心酸的说:这简直就是“光棍村”。从此,“光棍村”就出了名。可惜的是,工作组工作了一年,仍然没有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随后,尽管县里、公社又先后派了不少工作队帮助工作,穷土山依然如故,光棍汉有增无减。 那么,这个村为什么那么穷呢?其实,这里离县城不远,按说不应该穷到娶不到媳妇的地步,但这里穷乡僻壤,土地极薄,水电路不通,加上当时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等多种原因,使这里人们虽然不分白天黑夜的劳动,每天所挣的工分也只值两三角钱,一年360斤的口粮还是以山芋、玉米为主。吃不好,穿不暖,甚至到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要外出要饭。谁家的女儿愿意嫁到这里受罪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3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光棍村”又怎么样了呢? 不容置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好政策同样给“光棍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实行了家庭联产责任制,土山村凭借土地多的优势,自主发展生产,大力抓好粮食和经济作物,很快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土山人开始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高压电线的接通不仅改变了这里长期点煤油灯的历史,而且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打下了基础;打井、挖渠解决了干旱缺水的问题,农业的连年丰收有了保障;宽敞的水泥路不仅使这里进出方便,也让人们看到了更好的希望。当初的土坯草房全部换成了宽敞漂亮的瓦屋楼房。再看那些当初的光棍们,老的大多不在人世,小光棍们也都找到了媳妇。看,他们正带着老婆孩子过着幸福的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