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贡献演技,实力派更显实力,一众演员在《八佰》中飙戏,你看了吗?
《八佰》,一部命运多舛的电影,终于登上了大银幕。
点映场,两个多小时,我沉浸在剧情当中。说说能想起来的一些片段,有剧透——不过这部电影基本不怕剧透。
一
我们都习惯了在电影正式开始前,看一个个出品公司的logo短片,连动效带声效。《八佰》正片开始前也播放了一个个小短片,但声效明显不是原片的,光线影业和阿里巴巴影业等视觉因素出现,声音却不是原声。
声画不同步,我还以为放映出现了故障。不过很快就听出来了,那是空袭警报的声音。
二
影片一开场,听到的前几句台词是用上海话说的,紧接着是湖北话。这也奠定了整部电影的语言基调,主要角色说的基本都是方言。湖北话、山东话、陕西话、广东话、天津话、上海话、河南话,从欧豪、王千源、李晨、魏晨、杜淳、张译等人的嘴里讲出来。
很多人都知道《八佰》还有一个未公映原版,据说原片中只有欧豪、王千源等少数几个人说方言,这一版的口音则天南地北。方言是增强人物个性的利器,而且更容易让观众感受到,这些抗日官兵都是实实在在的人,背后是各自家乡的父老乡亲,是那些不愿意当亡国奴的黎民百姓。
三
这样一群壮士,这样一部电影,注定是让人哭的。
战士们绑上手榴弹,大声报出自己的姓名家乡,从楼上跳下来与敌人同归于尽。还有那一大段升旗、护旗的惨烈画面。
不过也不乏笑点。张译和姜武扮演的角色,举止都有一点点喜剧色彩,不觉突兀,反而显得真实。
四
片中有一些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子。
比如京剧。军人所在四行仓库的对面是灯红酒绿的租界区,镜头总是闪现京剧戏班唱戏的画面,上演过常胜将军赵云的《长坂坡》,军兵们准备雪夜过桥,戏班老板用力敲出鼓点,为将士们助威。大雪纷飞的楼顶之上,姜武扮演的老铁荒腔走板地唱了一段《定军山》: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
除了京剧,还有皮影。李晨扮演的山东兵会唱皮影戏,依照地图画下一张幕布,一边操纵皮影一边唱起来,声音苍凉。去年《八佰》的定档海报,用的就是皮影戏的画面。
看到这一幕立刻想起《活着》。可能是珠玉在前,而且前者刺刀挑破幕布的镜头过于令人难忘,《八佰》中这一段感染力不足。
五
《八佰》主要是男人的戏,中青年男演员群星灿烂。
实力派方面,王千源、姜武、杜淳、李晨的表演都属上乘,张译也从不让人失望,只是他扮演的人物不像很多角色那样英武。余皑磊也好,黄志忠戏份偏少。
黄晓明的作品我看得不多,过去总感觉他表演有些浮夸,《八佰》中他很靠后才出场。黄晓明说的依然他平时爱秀的山东话,但这一次不觉浮夸。
比较年轻的演员,欧豪和魏晨给人惊喜,俞灏明戏不够精彩,郑恺戏也少,好在慷慨悲壮。李九霄此前扮演角色总是吊儿郎当,这一次在吊儿郎当之上,完成了惨烈的转身。
女演员不多,戏份最多是唐艺昕。她扮演的角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在乱世中给人希望。姚晨,还有管虎的爱人梁静,在片中出演角色,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刘晓庆。
我没赶上刘晓庆的黄金时代,《芙蓉镇》也是很多年之后才回看的。这些年常在一些作品中看到她的客串演出,在《我就是演员》中也见过她的表演,总感觉以她现在的状态,今后不会再有什么亮眼表现了。而《八佰》给她安排的这个角色非常适合她,从容而彰显风骨,大气又恰到好处,终于让人感觉到那是人物,而不是从来霸气的刘晓庆。
另外,前面提到的戏班老板是老演员马精武扮演的,稳到像定海神针。
六
很多时候在影院看电影,其间总会看两次表,而这回唯有一次看表,已经是电影放映两个多小时之后,全片接近尾声。这么快就结束了吗?
总认为还会有更大的震撼在后面,但是没有等到。李晨扮演的山东兵向大家说一句“来世再见”,带领一众人马迎敌而上,他们的命运如何也没有交代。很快,影片戛然而止。
七
管虎大概很喜欢用动物做隐喻。
上一部《老炮儿》当中,一只困在笼子里的鸵鸟获得自由,奔跑在北京的街道上,魔幻而潇洒。这一次在《八佰》中,是一匹全身雪白的高头大马。它是活在此时此刻的马,也是赵云赵子龙胯下的白龙驹,期待和主人一起,闯入敌营杀它一个七进七出。
八
也许是干预的结果,也许是电影人主动适应,《八佰》整部电影看下来,我看到的不是某个政党在抗日,而是英勇威武的中国人在奋力抗争,保家卫国。
这样的电影,理应被更多观众看到。
点映场开票那天,我第一时间买了一家影院的票,6排8号。昨天到影院进场前工作人员商量着问,您能坐9号座位吗?位置稍微偏一点点。我问原因,他说开票那天按规定影院座位只能安排30%,今天放宽到50%,所以座位也有了调整。我说那是好事儿,我偏一点没关系。
疫情还未完全消散,尽管电影院的复工情况明显向好,但被安排在这样一个档期,《八佰》的票房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在这样一段时期,可看可不看的电影就不去影院看了。
《八佰》,是一部应该去影院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