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人弹的天琴有什么传说?
壮族天琴产生的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作为巫文化的产物,多数人认为其应诞生于古骆越巫文化盛行时,距今大约有两千年的历史。它的发源地也有宁明、龙州、凭祥和防城等说法,甚至有人认为它是由越南传入。
天琴又名叮叮,这是它在壮语中的发音,弹天琴这一习俗广泛流传于左江流域的壮族地区,在诸多神话传说中,它还被称为鼎。传说中,天琴最初由葫芦作为琴筒,拐杖做成琴杆,两根胡须作为琴弦。相传壮族先民妈勒的家乡充满阴暗和寒冷,妈勒为了给家乡光明便去寻找太阳,在途中疲惫不堪晕倒在地,天上的仙翁见状被他的真诚之心所感动,便将自己的手杖放在他身边,解下自己的法宝葫芦并拔下两根胡须,托梦给妈勒。
待他醒后,按照梦里仙翁的提示,葫芦为筒,手杖做杆,胡须为弦制作而成了一把“鼎”,手中边弹这把鼎,口中常念心中的愿望,就会变为现实。于是妈勒带着这把仙翁赐予的法宝,边弹边念,给家乡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另一个传说也很具有代表性。很久以前左江一带连续三年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村民吃树叶、啃树皮,生灵涂炭,人类濒临灭绝。金龙神洞中有个叫“将千金”的壮族女人为拯救生灵,长跪三天三夜求天降雨,直至昏倒。昏迷中,天神派老仙翁为“将千金”送来葫芦、桃木和胡须,并教她用此三物做了个“鼎”。
她弹唱求天降雨,结果天下大雨,人类得救。“将千金”造鼎求天显灵的消息传开后,远近村民大都来求“将千金”弹鼎祈福禳灾。在这个传说中,这位先祖所做的鼎是由葫芦、桃木、胡须构成,并对天琴能求神问天的功能做了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