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一战开辟了挺进中原的道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至7月,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省运城、定陶、金乡地区向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战役。

鲁西南位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的连接线上,也是通往其中原战略纵深的前线。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但由于兵力不足,国民党军只整编了第五十五师和第六十八师防守开封至东阿250公里的黄河,并在嘉祥地区整编了第七十师,作为阻止解放军南渡的机动。

1947年6月30日夜,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按照中***中央关于南渡黄河的指示,先在鲁西南作战,然后逐步向豫皖苏区和大别山推进,以第一、二、三、六纵队***十二万余人,在章丘镇至林普集一带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段,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并于7月1日在冀鲁豫军区第一、第二独立旅的帮助下

为阻止解放军南下,确保陇海路安全,国民党统帅部命令第五十五师、第六十八师防守运城、菏泽,并从豫东抽调第一五三旅防守定陶。并从豫北、豫皖、江苏抽调三个整编师,连同整个七十个师,组成一兵团,由第二兵团司令员王敬久指挥,沿金乡至运城公路向北增援,企图迫使刘邓的军队背水一战;此外,从豫北调来整编第3师,以增加对徐州的防御。

刘邓的军队采取“一点攻敌,吸敌为援,一面啃,一面分”的战术,6日以第2纵队收复曹县;第一纵队于八日晨攻占运城,歼灭第五十五师师部一整部及两个旅;6纵于10日晚攻占定陶,歼灭153旅。此时,王敬久兵团四个整编师分别向金乡及其以北的阳山、独山集、刘营集一带,形成50多公里的断续蛇阵,踌躇不前。为了在内线更多地歼灭国民党军,10日,第1纵队从郓城南下,第2、3、6纵队从定陶等地向东,对王敬久兵团进行分割包围,各个歼灭。14日,1、6纵队从独山集向北包围70师司令部、1个半旅、32师主力,追击歼灭1个旅。当天晚上,我们采取了“三缺一围”的战术,第七十师、第三十二师向东突围时,全部被歼灭。二、三纵也完成了对66师主力在阳山的包围。独立1旅进入万福河以北地区,准备阻击可能从金乡北上的国民党军。从13日晚开始,二、三纵队展开了阳山集战役。

此时,华东野战军外围兵团的五个纵队正分别围攻藤县、邹县、集宁。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军除了从山东战场抽调4个整编师增援津浦路中段外,又从西安、洛阳、汉口、豫北抽调6个半旅组成第4兵团,由王仲廉指挥,救援整个第66师。又令王敬久自金乡北上,解阳山之围。据此,刘伯承、邓小平于22日将北援199旅诱至万福河以北地区。然后集中7个旅,增加1个炮兵部队。从27日晚上到28日下午,麦族人

点评:在这场战争中,国民党军虽然调集了10个整编师、25个半旅、18万余人,出动了1500余架次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却未能挽回失败的命运。刘邓的军队,有15个旅,连续战斗了28天。以伤亡一万三千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四个团部和九个半旅,***计六万零一百一十二人,其中俘敌四万三千零一十二人,毙敌一万七千一百人。缴获872支枪和大量军用物资,击落两架飞机。敌人先后从西北、山东、中原调集7个整编师17个半旅赶赴鲁西南,打乱了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开辟了挺进中原的道路,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有力地配合了我西北、山东部队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鲁西南战役的主要经验是,我军紧紧抓住和利用敌援分批的弱点,组织连续作战,集中优势兵力,分批歼灭敌援。我军突破黄河后,利用援敌王敬久兵团在陇海路附近集结的有利时机,集中兵力迅速攻克郓城、定陶,收复曹县,开辟了歼灭敌人的有利战场。王敬久兵团在援北时,利用第二批援敌王仲廉兵团徘徊在兰峰、定陶之间的时机,抓住王敬久兵团部署的弱点,迅速集中兵力,从六营开始,到金乡之敌结束,再到中路围攻阳山,一举歼灭王敬久兵团三个整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