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奥帕特拉的幕后制作

1959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开始准备《埃及艳后》。为了表现克利奥帕特拉的史诗般传奇,制作方首先要还原当时宏大的帝国和奢华的宫廷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在先进的特效技术出现之前,这一切都需要建立一个昂贵的真实场景。影片在英国开拍后不久,女主角伊丽莎白·泰勒就病倒了,停止了拍摄。直接的结果就是,需要她出场的那一幕不得不一直留在舞台上。由于泰勒几乎出现在所有场景中,整个电影制作过程实际上被打断了。由于英国多变的天气非常不利于泰勒养病,制片方决定将拍摄地点移至罗马,导致已经在英国搭建的场景被放弃,不得不在罗马重建场景。当时这部电影的导演还是柔本·马穆连。终于在1961,在拍摄过程中不堪忍受的折磨和与伊丽莎白的合作后,他于当年1月辞去导演职务,由约瑟夫·L·曼凯维奇继任。

约瑟夫·L·曼凯维奇是1953电影《尤利乌斯·凯撒》的导演。显然,他对《埃及艳后》的宏大场面和史诗主题有更多的掌控力。在1961拍摄《埃及艳后》期间,20世纪福克斯公司金牌总裁扎努克也回到公司担任董事长。此时,20世纪福克斯已经陷入财务困境。他用更有活力的管理团队推动了《埃及艳后》缓慢的进度,加速了拍摄的完成。

经过艰苦的拍摄,这部电影终于完成了。按照约瑟夫·L·曼凯维奇(joseph L Mankiewicz)的想法,这部电影应该被剪辑成两部各3小时的作品,分别是《凯撒与克娄巴特拉》和《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但制片方坚决反对这一建议。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制片人莫名其妙地解雇了曼凯维奇,但显然,别人不可能在混乱中完成曼凯维奇自己拍摄的电影的剪辑。于是,制片方不得不邀请回曼凯维奇来完成影片的剪辑,但仍然坚持单集的方式,于是观众看到了最后四个小时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