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给我们灌输了哪些关于拍摄的错误观念?
然后他被MG42机枪射向水中的人。
这张截图也可以清晰的看到7.92的子弹。
水中的划痕。影片中这种血腥的特效场面,让人觉得很惊悚!
那么,这是真实情况吗?其实我们都被电影忽悠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距离水面10米处,用一枚9㎜“炮弹”在水中射出一发子弹。子弹在水中最多行进不到一米,动能衰减非常快,不可能穿透人体。
这是国外的9㎜手枪在游泳池里射击后形成的气泡。
而这张图是G3步枪7.62㎜子弹在水中射击的场景,子弹推进剂的气体形成的推力气泡在一米内衰减非常快。这么短的距离和极低的能量根本杀不死人!
普通子弹在水中能力差的原因是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在这样“强大”的阻力下,普通子弹的动能被严重削弱,而根据实验结果,电影中的MG42机枪距离射击目标至少有200米,再进水也杀不死任何人!
我军各军兵种特种部队使用的蛙人专用步枪、手枪。
由于现代特种部队渗透战的巨大威胁,尤其是港口的战时防御,防敌“蛙人”是重中之重,因为从二战到越战期间,交战双方的“蛙人”经常潜入对方港口对舰艇实施爆炸破坏,防不胜防!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组建自己的“蛙人部队”...早些年蛙人的水下战斗几乎都是用潜水刀进行肉搏战。为了更好地灭敌自救,苏联首先研制了“蛙人专用”手枪和步枪。这两种枪与普通步枪手枪口径相同,但弹头很长很尖,推进剂比普通子弹多,枪的密封性能相当好。这种设计是为了减少推进剂的能量消耗,即推进剂的大部分推力用来推动子弹...“蛙人枪”的射击距离也取决于水深。子弹在5米的水深可以射到30米的距离,10米的水深就是15米。水越深,距离越近。
“蛙人”特种枪是为特殊需要而研制的特种装备。这种特殊器材在水中的拍摄距离并不远,因为世界上大部分水域的透明度都不高,水是黑的。水深超过5米,20米以外基本没人看。无论子弹射程多远,看到目标都是没有意义的。
好莱坞大片中关于子弹的谬误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应该以一定的科学态度去看战争电影,而不是让电影里的歪理邪说有节奏。
关于拍摄,一些好莱坞影视剧为了突出刺激的视觉效果,获得良好的票房收入,做了许多偏离事实的夸张,违背了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这里我们可以简单地总结为十条。
爆破添加
在几乎所有的电影和游戏中,用枪打油桶和汽车油箱会立刻引起爆炸。事实上,许多弹头是由铅、铝、铜等材料制成的。说白了就是一块高速飞行的金属。与空气摩擦可能会产生高温,但不可能高到点燃汽油。事实上,汽油只有遇到明火、高温高压和与氧气接触才能爆炸燃烧。美国知名电视节目《流言终结者》(MythBusters)专门做了一个实验,最终证明只有向装满汽油的油罐和油桶发射穿甲弹,才有可能爆炸。
无限弹药
很多影片中,演员手持重机枪,不插弹匣,所有冲锋枪、步枪、手枪都是自动连发射击,火蜥蜴弹射,可以连续射击几分钟,不用换弹匣。其实除了带弹链的重机枪,带弹鼓的冲锋枪,突击步枪,一般来说其他枪的弹匣容量都是15-30发。如果你完全开火,你可以在3-8秒内清空整个弹匣。
我还有一件事要说。
很多人中枪后意识很清醒,一边解释善后一边吐血,死了很久。事实上,除非一个人头部中枪,否则不会马上挂掉,但如果不是擦伤,他的躯干和四肢在巨大的撞击后会马上昏迷和休克。当然,除非你被一个婊子打了。
美丽的尸体
一旦被步枪子弹击中,会形成空腔效应,破坏力极强。子弹巨大的动能加上空腔效应的气流运动,会立刻撕开子弹经过的人体。子弹打在胸腹部,五脏俱碎,打在手脚上,手脚俱碎。不可能像电视剧里那样。中枪后只有几个小洞在流血,整个人还是完好的。
狙击手的新衣服
这个好莱坞很好。在中国,我特别喜欢找块抹布,把狙击枪包起来。连杂志都包得严严实实。现实中,把它拍下来绝对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解锁专家
在所有的枪战片里,丹尼尔都拿着手枪和冲锋枪对着锁开枪,所以他可以撬开锁破门而入。其实只有大口径的子弹打在锁头上,才有可能造成伤害。一般来说,用枪向锁头射击是致命的,因为在狭小的空间里,子弹打在坚硬光滑的锁头上,很可能会弹开,形成跳弹,最终很可能会伤到射手。
心灵运输
枪一般都很准,10-50米内瞄准射击,特别是连发,一般都能打中。但在很多影视剧中,双方发射了无数梭子子弹,就是打不中。主角好像带着光环,跑来跑去,脚后跟后面一堆闪光。这都是艺术夸张。很多武警战士在抓捕逃犯、劫匪的时候,不管是静止目标还是移动目标,往往都是手持自动步枪,两三枪爆头。不存在目标潇洒的闪避。《黑客帝国》中的子弹时间桥在虚拟世界中堪称经典,但在现实世界中,子弹速度非常快。不是每个人想躲就能躲的。
高温猪手
抓住枪管和导气管开枪。我不在乎我的手会变成烤猪手。所以也有细心的导演安排了换炮管,修机炮桥。比如HBO的大制作《太平洋上的一场血战》中,就有约翰·巴西隆为了转移水冷机枪,手臂被滚烫的枪管烧伤的详细描述。
无限冷却
继续射击,枪管不需要冷却直到融化。
通用设备
一把枪,尤其是欧美制造的枪,主要是准,但不是正品。许多主角背着枪在太空中漂浮,在深海中游泳,在沙漠中攀爬,在火中烘烤,甚至在战斗时把人劈成棍子。最后,他们实际上是在碰到它们的时候打它们,从不调整和维护它们。
我来总结一下我在电影里看到的一些误区。
1.不同维度杂志
在大多数电影中,为了表现一个耳目一新、扣人心弦的枪战场面,除非形势需要,否则子弹根本不会停下来。其实一般手枪子弹是7-15发,冲锋枪是20-30发,步枪是20-30发。不过我们可以理解,毕竟换杂志太影响电影节奏,太突兀对观影效果影响很大。
2.没有子弹能穿透装甲。
很多时候我们看枪战的时候,只要有碉堡就能挡住子弹,不管是什么碉堡,也不管对面是什么子弹。有时候一个塑料垃圾桶就能挡住7.62mm狙击步枪子弹。哥们,你确定你的枪不是BB玩具枪?还有车门,2mm的薄铁皮都能做,嫌你死的不够快?
3.防弹衣没用+枪爆头
除了反派和主角的防弹衣,所有人的防弹衣都是假的。毕竟主角枪法准,一枪爆头,就像在游戏里开外挂一样。但事实上,防弹衣的救生效果非常高,因为它保护了身体的大部分主要区域。而且一般来说,除非另有要求,射手会射敌人的身体和躯干,而不是头部。
4.中国的军队只知道海上战术。
无论是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还是中国自己的电影《我的战争》,为了表现战争的宏大和人数的众多,都会在一个区域内堆积大量的士兵进行冲锋。讲道理,这是对中国军队最大的亵渎。
如果拍古装,中世纪战争,这个没毛病。但如果你这样拍现代中国军队,那真的是在侮辱中国军队的智力。
真正的中国军队在战斗中人数众多,但主要采用轻步兵的快速机动和迂回包围战术,对敌人进行实时切割、包围和歼灭。其实作战的时候一般都是排级单位快速部署。如果你在营级或营级以上机动或攻击,你需要一个非常大的战场宽度。一般来说,一个连的攻击宽度都在400-800米以上,而且层级分明,分工明确。在火力掩护和迫击炮的支援下,步兵可以快速突进。
《我的战争》不到300米的战场宽度不到1000人?很多人怕不被美军笑尿裤子。
众所周知,这么小的战场宽度,只需要两挺M2HB重机枪就能控制战场,更不用说排里的M1919和士兵手里的M1加兰步枪了。
如果你真的敢这么冲,中国军队的指挥官会把他们全部拉出来枪毙。
我们可以集中优势火力,或者采用快速穿插迂回战术。正面战场不够宽,就要多用战术。只有被称为世纪大XX的乃木希典做到了这一点,而你们都知道这个大XX。
没当过兵,没开过枪的人,只知道电影里有枪,很多都是误解。枪战中,一手手枪如入无人之境,子弹无数,主角被打中n枪还能继续战斗,好血腥。被近距离手枪击中后,基本失去还手能力。被近距离步枪击中后,他立即失去行动能力。焦点飞机,穿防弹衣被撞后一点感觉都没有,简直就是害人。穿上防弹衣后,弹头的冲击力使人在近距离内筋骨断裂,打到胸部会休克窒息。看这些电影就是搞笑。一把枪不停地打。现实中,枪管早就变形了。砸锤子。
关于拍摄,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错误包括:
1,过度夸大手枪的作用。因为手枪是最常见的轻武器,所以手枪成了好莱坞电影中最常见的轻武器,经常会出现用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射击的场景,甚至有一两个拿着半自动手枪或左轮手枪的主角可以掀翻几个自动步枪或冲锋枪的射手。但实际上,手枪在自动步枪和冲锋枪面前,无论是射速、射程还是杀伤力都处于劣势。更何况手枪因为没有支撑,很难准确命中。所以用手枪压制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完全是精神错乱。如果你真的在只有一把手枪的情况下遇到一群拿着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的射手,你最好尽快投降。
2、躲在汽车轮胎后面防御射击。汽车轮胎有一定的金属结构,所以认为汽车轮胎可以防弹也不无道理。但是任何材料在抵抗高速物体时强度都是有限的,汽车轮胎也不全是防弹的。小型车的轮胎在一定距离上可以抵御手枪或猎枪的射击,但对其有效射程内的自动步枪和机枪没有防御能力。大型重型卡车轮胎防护性能较好,但无法抵御自动步枪火力。同样的问题还有车门。车门的金属板很薄,根本抵挡不了现代轻武器的射击。所以那些遇到敌人就打开车门当“挡箭牌”的人,在真正的战场上只能被打成马蜂窝。
3、子弹不花钱。用自动武器“泼水”是一种视觉上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好莱坞电影经常会连续点亮好几个弹匣,甚至连机关枪的枪管都是红色不停。但是在战场上,没有人敢这样浪费子弹。虽然现有的代步车子弹体积和重量都不大,但对于一个身体条件合格的成年人来说,一次携带数百发子弹仍然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同时,枪手除了子弹,还可能携带护具、通讯设备、后勤物资等装备,不可能随身携带数千发子弹“泼水”。
4.分割狙击枪的视线。在好莱坞电影中,狙击枪的瞄准镜划分往往被简化为十字准线,瞄准目标时,只需将十字准线对准目标。然而,实际上真实景象的划分是极其复杂的。即使是简单易用的狩猎瞄准镜,也有辅助线和测距线(参考《使命召唤:现代战争》中M82瞄准镜的划分,很多厂商生产的民用瞄准镜都采用)。稍微复杂一点的会在十字线上标记秘密点,而类似SVD用的PSO-1瞄准镜也有估计目标高度和轨迹的功能。在使用中,狙击枪的瞄准镜并不足以简单地用十字准线瞄准目标,而是需要用瞄准镜的分划板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速度,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密集点或刻度瞄准目标后再开火。
1.人被子弹击中后会立即死亡。
当子弹击中肩膀时,很少会导致人倒地并立即死亡。如果是打在头上或者喉咙上,那就另当别论了。但这种桥段早就被好莱坞电影用上了,尤其是英雄要一次干掉一堆坏人的时候。主角只需要随意向坏人射出几发子弹就可以杀死他们,顺利完成任务。但除了少数例外,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从未发生过。此外,由于被枪击中会导致人体内肾上腺素水平迅速升高,因此被枪击中数次而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枪击中的情况并不常见。
很容易击中移动的目标。
移动目标很难击中,可以说是非常困难。但好莱坞往往忽略了这个看似显而易见的事实,而选择夸大它,尽管这未必是一件坏事。行尸走肉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虽然它的制作质量很好,经常会有幸存者,但是以前几乎没摸过枪的人却能从远处甚至是行驶的车辆上准确击中丧尸,这就太夸张了。
手枪弹匣能装40-50发子弹。
显然,好莱坞的高管们都认为手枪的弹匣大到可以装几十发子弹。这个真的很方便,主要是英雄要杀一堆坏人的时候。但事实上,它非常令人讨厌,通常会剥夺电影的许多乐趣。
枪的后坐力很小。
这是绝对错误的。电影中有时会出现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用手枪或左轮手枪射击的场景,但他们根本没有受到后坐力的伤害,而是稳稳地站着,这在现实中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即使是成年男子通常也会被踢回去。科恩兄弟的《大地惊雷》是为数不多的展现枪支后坐力并将其视为剧情亮点的电影。
枪战后没有人感到耳鸣。
枪声很响,尤其是近距离面对的时候。但在好莱坞电影中,演员在一场可能暂时使他们失聪的巨大枪战后,似乎不会感到耳鸣。另外,在发生枪战时,人们似乎还能正常说话,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二。第一,枪战的时候不方便说话。最好专注于战斗本身。第二,一定要大声喊,让对方听到你说的话,因为开枪的声音太大了,几乎不可能淹没枪声。
作为一个男生,好莱坞电影中让我热血沸腾的场景不是俊男美女的床戏,还有惊心动魄的枪战场面和追车场面。我记得只要是小时候,我就不会错过带枪的电影电视剧,所以我基本上不会错过好莱坞带枪的电影。以下是关于电影拍摄的几个常见误区。当然,你不必深究它们。毕竟看热闹才是最重要的。
对射击最常见的误解是子弹是无限加的。很多电影里,都会有这样的场景。主角手持手枪或左轮手枪,与对面角色互射数十枪。要知道左轮手枪的子弹数是6发,手枪在不延长弹匣的情况下,弹匣可以装8到10发子弹。
还有后座力的问题。印象最深的是史泰龙饰演的兰博一手拿M60通用机枪射击的场景。要知道,一手拿着Ak开枪是不可能的。一手拿M60通用机枪射击,无论你有多强都会被后坐力掀翻。
另外,在一些狙击片里,瞄准仪器里的十字线,狙击手一般是以十字线的中心瞄准敌人,扣动扳机击毙敌人。但由于重力和风的影响,狙击手在准备射击时需要修整风向,校准准星。比如他们远距离杀敌人,就要用十字丝中心下方的一个点瞄准敌人的要害部位。
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毕竟我们看电影不看军事教学片,只是玩玩而已。(dh)
有很多。1,除非是防弹车或者装甲车,一般的民用车是挡不住子弹的,尤其是军用自动步枪的子弹。这种枪枪口动能很大,可以轻易穿透汽车玻璃和皮肤。而且由于一次穿透,子弹可能会变形,对人体的伤害更大。2.树木挡不住子弹,如果子弹击中树木的角度太小,就会形成跳弹,造成意外伤亡。3.子弹在入水5-15米的时候还是有很强的杀伤力的,所以现实中并不存在电影里跳下水就能避免被子弹射中的情况。4.电影中用两把枪同时准确射击不同的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眼不可能同时看到两个目标。5.电影里炸药经常爆炸的时候,主角前面有一块钢板或者钢门,和主角一起被冲击波吹走,然后主角就因为被遮挡的物体而无事可做了。但现实中,那块钢板会像拍苍蝇一样拍后面的人。如果没有钢板,冲击波在把人吹走的同时,还会破坏人体的骨骼和内脏,人会因大量内出血而死亡。6.枪装上消音器后,声音无法完全消除,顶多降低一点点。尤其是在室内使用时,类似于半夜室内放鞭炮的声音。所以电影里不可能用消音器杀人,离受害者数米远的人也听不到开枪的声音。电影里的消声器其实就是阻火器,让别人看不到枪口的射击火焰。真正的微声或无声手枪的枪和子弹都是特制的。7.现实中,无论是自动步枪还是机枪,都不会连续开火,因为这样不仅持续时间短,而且消耗子弹太快,影响射击精度,还会导致枪口迅速过热,有爆炸的危险。在现实中,短镜头和长镜头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需要提高精度,就会使用单镜头。
1.猪蹄子很牛逼,一把小手枪干掉很多拿着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的反动派。当然,在狭窄的地形里,靠近身体,长枪定向不如短枪快,被手枪打死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你保持距离,在对方火力压制下,可以干掉几把自动武器。除非对方是沙特军队,枪都朝天放,否则你连开枪的机会都没有。
2.最不科学的就是掀桌子挡子弹。就算桌子是铁木做的,就算能挡手枪子弹,用步枪射也太假了。详情请看《战争之王》中的帮派。真相是两把ak会连同人和桌子一起被清理。
3.交战双方躲在固定位置,你瞄准我开几枪,扫一梭子你。事实上,这是一种严重的死亡行为。当双方射程相同时,你停留在固定位置。通常对方的反应是只把枪拿出来,在你的位置用噼里啪啦的瞎火掩护。那时候,你甚至有转移阵地的危险。真实情况是你可以拍几个镜头换个地方,或者绕道或者躲起来偷偷摸摸。
4.子弹追人,猪脚还能赢。其实是不可能的。子弹飞得再慢,都是略低于音速的速度,再快也比你快,哪怕在二战的栓接式步枪面前直跑,都是死路一条,更别说自动武器的子弹雨了。
5.枪一点不射,抱火到底。诚然,枪可以自动射击,即使你有无限的子弹,即使你的枪可以承受自动射击。你也受不了。你真的认为你能处理一把颤抖的枪吗?你能忍受后坐力打在身上的疼痛吗?你还有准确性吗?
6.我发现了敌人的枪,没检查子弹就直接用了。好吧,假设猪脚和反动派都是北约武器的范畴,但是你马上拿起来上战场,甚至不看有没有子弹。可以吗?扣动扳机就不怕空仓挂机的声音吗?
对于普通人来说,除了最初的新奇,接触枪支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经历。首先,大部分枪的金属部分都有锋利的边缘,枪身不可避免的会沾上枪油。手上没有划痕的玩枪是不正常的,开枪后洗手一个星期才正常。其次,后座力弹簧比你想象的强,金属套和弹壳也不是那么友好,尤其是手出汗或者疲劳的时候,手指打滑,子弹装不进去也不是很奇怪。准确的说,在磨出手指上的茧子之前,不要试图控制好。第四,击中目标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的意思是,在情绪紧张和干扰的情况下,你需要大量的练习或者拥有一种可以成为特殊功能的天赋;最后,当警察处于携带状态时,枪套里的枪通常都是上了膛并上了保险的。如遇任何情况,拔枪时,可用拇指夹起保险,直接射击。那边的混混一般都是这样。那些用枪需要先拉袖子的同学,只能说危险意识不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