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天才》?

这是一个追寻自我与文坛(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边界的故事。

沃尔夫和珀金斯各取所需,一拍即合:一个急于寻求出版社传播自己的作品,一个欣赏对方的文学才华;从更深层次来说,珀金斯膝下没有“儿子”,他把才华横溢的沃尔夫当成自己的儿子来照顾,帮助他取得成功。

《天使望家》一炮走红后,两人极度沉迷于“自我”的世界——沃尔夫在铂金的催促下努力修改手稿,试图延续自己的辉煌;而珀金斯则完全理解沃尔夫的焦虑,不断给他鼓励和信心,同时大刀阔斧地删改手稿。以至于沃尔夫把爱人放在一边,珀金斯也不再和家人出去。

两人因为《天使望家》和《时间与河流》而结缘,他们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通过这两部小说和延伸的活动牢牢嵌入彼此的精神世界。沃尔夫因珀金斯的《伯乐相马》而成名;在与珀金斯家人的交流过程中,沃尔夫深受珀金斯女儿南希的喜爱。沃尔夫在帕金斯的一次家庭晚餐后遇到了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珀金斯和沃尔夫的亲密接触引起了沃尔夫情人的嫉妒.....珀金斯因为沃尔夫弥补了儿子的缺失;因为沃尔夫,铂金延续了“伯乐”的美谈...铂金“嵌”在沃尔夫身上,沃尔夫也“嵌”在铂金里。

在镶嵌的过程中,两者也是潜移默化的互相影响。珀金斯曾经说过,“我们的剪辑是让作品变得更好,还是让作品变得不同?”(更好还是不同,具体台词记不清了,大意如此)“更好”是质变,“不同”只是量变;沃尔夫“啰嗦”的话被白金删除后有没有升华?珀金斯也许永远不会知道,答案也许只能留给市场和读者来回答,甚至问题本身都没有答案。现实与帕金斯的文学世界(精神世界)冲突,质疑帕金斯的现实与自己的文学世界的边界在哪里。

另一方面,沃尔夫有一段时间被自己的才华冲昏了头脑,对菲茨杰拉德和他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嗤之以鼻,对帕金斯的批评嗤之以鼻;珀金斯训斥沃尔夫:“别这么不讲道理!一天可以写5000字。菲茨杰拉德状态好的时候,一天能写100字。”珀金斯接着说,“看着别人的眼睛,感受他们的心痛;那你的作品就可以和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中名)相提并论了!“长期以来,一个活在抽象概念或概念意识中的知识分子,更容易陷入自己的精神世界,缺乏处理好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能力,有些人甚至可能几乎不吃烟花(《我不能不关心》):广西师范大学杨奎松,2065438+2003年5月)。沃尔夫可能属于这种情况:他太热爱自己的文学事业了。沃尔夫的文学世界(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主要是爱情和菲茨杰拉德的友情)之间的跷跷板也是影片着力表现的矛盾之一。

如果我们把上面珀金斯的那句台词换成——“看着别人的眼睛,感受他们的心痛;这个时候,你的作品才能称得上伟大!”这意味着作家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就像大海和水(漂浮在水面上的小气泡)之间的关系一样,彼此不可分割。也许珀金斯和沃尔夫互相“嵌入”对方的经历,是为了让双方“更现实”,更珍惜亲情、爱情和友情。不要等到所有的美好都过去了,再去信里找(影片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