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117900 km穿越10城市拍照——重温电影《破风》
这是一部关于自行车公路赛的电影。
一部让你肾上腺素飙升,强烈释放青春荷尔蒙激情的电影。
所谓破风,是自行车比赛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冲线是关键,破风是前提。
自行车赛中,“破风者”负责领队“跑线者”的风阻和卡车位置,为跑线者在冲刺前保存体力,创造最有利的冲线环境。
秋明(彭于晏玉妍饰)和秋田(窦骁饰)原本是耀眼团队郑智源(崔始源饰)的破坏者。在三人的完美配合下,打败了无数对手,尤其是宿敌幽灵战队。
但当郑智渊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领奖台上时,邱明和邱天才意识到,王者只有一个,破坏王很难脱颖而出。
于是,他们开始争夺短跑选手的位置,但是为了赢,他们把自己搞得一团糟。
当秋明和秋田重新认识到团队的价值,不再为跑线者的位置而战的时候,他们终于超越极限,找到了自己和自己的初心,冲破逆风,与伙伴和自己握手。
影片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兔子第二场比赛还是输了?
临近结尾,给出了答案——兔子不是因为想通了才赢的。兔子的力气和乌龟的不一样。与其和乌龟较劲,不如充分发挥它的实力。
兔子和乌龟各有各的使命和任务,没必要在同一个方向和领域竞争。
电影最后一局,秋明(彭于晏雨燕饰)在最后100米让秋田(窦骁饰)做了一个断线手,角色对调,自己愿意做断线手。
邱明本人作为边裁的能力非常出色。而秋田,最大的优势在于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自己真正的价值。
在自行车赛事中,基于车队的整体考虑,破风者注定只能作为铺垫。这支队伍的断路器似乎注定是为跑线者而生的。
尺短寸长。就像不是一切,只要你努力,你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在自己根本不擅长的领域和别人竞争,却选择性的忽略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成功并不只有一种模式。有了破坏王的默默努力和无畏进取,谁能说不是成功?
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个边界和上限,拿能力和放弃才是境界。我们都必须对自己诚实,学会选择。
这是电影《破风》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
这是郑志远提醒邱明的。在我看来,用在秋田身上就是最好的写照。
影片中的秋田,或许最接近大多数追梦人的形象。
他虽然有一定的实力,但是没有邱明的天赋。
他苦练,失败了,于是铤而走险,被求胜欲冲昏了头脑。
为了赢,他开始注射有利于打破心率的药物,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择手段。
布景是临时的,但一场比赛后就被察觉并曝光了。
所以,失去了尊严,荣誉不再;甚至,我曾经迷失过自己。
几经沉浮,他终于想通了自己该走什么路。
他犯错后,选择了站出来面对世界,面对自己,最终找回了自己的初心,找回了骑自行车的乐趣。
他走错了路,开始对自己坦诚,所以他选择用时间去沉淀和磨练自己。
用两年时间训练10万公里突破心率极限,默默积累,不再急功近利。
关于梦想和成长,很多人都跑过,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有时候,因为太想赢,迷茫了,忘记了初衷,失去了真挚的爱情和初心。
在电影界,很少有人敢碰赛车这个题材。
《激战》之前,《破风》之后,再到《湄公河行动》,这几年林超贤导演的每一部电影都在挑战自己。他的作品关注人性和故事。他敢于挑战冷门题材,总能让观众眼前一亮。
他是一个“为了拍出比预期更好的效果,对自己狠,对剧组狠,对演员更狠”的导演。
网易娱乐曾这样评价他,“每年都会出一部大片,张家辉、谢霆锋等影帝都被陆续捧出来当破风玩家”。
破风,从前期剧本到后期拍摄制作,难度大,风险高,对演员提出了额外的挑战。
电影第一场城市赛用了三天,山地赛用了四天,最难的沙漠场景用了六天。
足迹遍布全球六个地区(中国大陆、台湾省、上海、南韩、义大利、腾格里沙漠),骑行117900公里,200至400名剧组人员,使用自行车400余辆,出动摄像机17台,覆盖城市10个。
阳光,放松,热血,刺激。
影片最后“献给所有一直为梦想努力的你们”几个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在追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失落。
但是,请不要忘记你最初的想法,不要忘记你开始的目的。
正如影片所说,
真正的强者从不失败,但从不妥协。
梦想永远不会跑,你只会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