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开始前一定要打记分牌?
行话叫“拍手”。首先,这块板子记录了后面影片的内容(根据剧本,第XX幕,第XX场)和拍摄次数(第X次拍摄),导演的工作日志也根据这些内容记录了“第XX幕,第XX场的第X次拍摄”。然后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可以在拍摄的影片中找到“拍手”的每一个镜头,看上面的记录进行选择剪辑。
这个习惯来源于胶片时代,因为用胶片拍摄时,要等到胶片冲洗出来后才能看到内容,所以需要做详细的记录。而且黑石板在胶片上是连续一段时间的黑色,从大量的胶片中更容易发现。
“敲”也有用。电影的内容不仅是影像,还有声音。与电影拍摄时现场的声音相比,敲击声更特别,更容易被注意到,也作为一个指标,让你在看电影时听到“咔嚓”声,知道这是另一个场景。
另外,敲门的声音也可以提醒所有工作人员努力工作。
现在的电视剧都是以视频甚至数字的方式拍摄,可以随时倒带,所以这种“拍手”的方式并不是特别需要,但是一方面很多导演和剧组都有同样的习惯,另一方面这样的分段录制对于数字编辑来说更方便实用,所以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