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达杨卓舒

2001年,马云还在忙着给自己的公司拉投资,许家印的恒大才刚刚打好基础,

杨卓舒就已经以21亿身家,连登全球福布斯富豪榜,并且接连四年成为河北首富。

在杨卓舒最风光的时候, 他为自己雇了10个保镖,12个美女秘书,还在家里雇佣27个保姆,坐拥着市值千亿的企业,

可就在大家以为,杨卓舒会一直这样风光下去的时候,

他却跌落神坛, 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

这些年杨卓舒究竟做了什么事,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1952年,杨卓舒出生在黑龙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是一个十分热爱读书的人,

杨家物质条件丰厚,生活质量也很有水准。

父亲不仅在生活上对杨卓舒很厚爱,更是在学习上对他煞费苦心,

经常会给杨卓舒买上许多书籍,甚至有很多都是国外进口的,

很快, 小小的杨卓舒在父亲的教育下也逐渐地爱上了学习。

一家人知书达理,与周围的邻居关系也很和睦,是当地敬重的一户人家,

原本这样的生活会一直这样维持下去,杨卓舒也一直能过着养尊处优的小少爷般的生活。

但是很快这样的生活就戛然而止了, 杨卓舒也从人人尊敬沦落为“人人喊打”。

在杨卓舒6岁的时候,当下经历了特殊时期,

而他的父亲也因此成为了“罪人”,以至于杨家全家人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牵连,

先不说生活条件大不如之前,就连身边的邻居们,都立马对他们一家变了脸色,

从此小小的杨卓舒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不仅在家里,杨卓舒还会冷不丁地被邻居数落,

在学校里, 同学们还经常孤立他,甚至是合伙欺负他。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杨卓舒的性格也逐渐发生了很多变化,

原本充满自信的他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还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对于学习上的事情更是提不起兴趣,成绩一落千丈。

不过好在,杨卓舒学校里有一位老师,并不像其他人那样一边倒,

而是比较重视个人的品格才能,

他早就注意到杨卓舒是一个知识面非常广泛的学生,

在了解到杨卓舒家里的情况变化之后,

那位老师并没有对杨卓舒远离,反而是耐心地鼓励杨卓舒,

将他从低沉的情绪当中拉了出来。

在那位老师的劝导下,杨卓舒不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

而是认真学习,靠着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随后, 杨卓舒借着高考制度“重启”的契机,考上了河北师范学院,

离开了那个充满噩梦的家乡,来到了石家庄。

在大学的校园里,杨卓舒十分注重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所以在大学期间,他开始了废寝忘食地学习。

杨卓舒不仅在学习上名列前茅,更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十分有眼力见,

学校里的同学、老师都对他的印象不错,

所以大学毕业之后,杨卓舒意料之中的, 获得了仅有的去报社当实习生的资格。

刚开始来到报社,杨卓舒立马退去在学校里备受瞩目的光环,

立马回归现实,认清楚自己来到 社会 上只是一个小小的实习生,

脑海中产生了这个念头之后,杨卓舒便放下身价,全身投入于工作了。

为了能够尽快地熟悉工作流程, 杨卓舒每天总是会比其他人早到两个小时,

一边熟悉工作内容,一边准备今天工作需要的材料;

报社里通知有什么新出炉的报道,杨卓舒在其他人唉声叹气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前往事发地点,收集资料了。

在报社,杨卓舒除了对于工作格外认真之外,对待上级领导也是格外尊敬,

不管领导布置给他多么繁琐的任务,他总能按时按量地处理好,

甚至不惜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

时间一长,杨卓舒就成为了报社里升职最快的那一个。

从实习生到小组长,再到后来的报社副处长,

报社里的所有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不羡慕杨卓舒的,

但是这些回报是他应得的,这是杨卓舒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换来的。

成为副处长之后,认识杨卓舒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很多业界内,还有业界外的大佬们也都对他十分友好。

杨卓舒虽然升了职,但是他并不骄傲,有人想要请他帮忙,他一定义不容辞,

久而久之, 杨卓舒便结交下了广阔的人脉。

在杨卓舒的这些人脉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商业上的大老板,

随着长时间的相处,杨卓舒发现那些做生意的老板们生活条件一个比一个优越, 尤其是做房地产行业的,

看着他们每天豪车接送,出席各种高端场所,

杨卓舒的心里便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 “既然他们能做房产能赚到钱,那我为什么不能?”

1993年,杨卓舒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果断地向报社递交辞呈,

将发行社副处长的位置让给了别人,

虽然杨卓舒离开了培养他多年的报社,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产生任何矛盾,依然相处得像朋友一样,

或许这正是杨卓舒的魅力之处,即使离开了对方,对方也不会怨恨你。

成为“无业游民”之后, 杨卓舒脑海中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做房地产生意,

但是他手里的那点积蓄根本就不够用。

别看杨卓舒在报社的官位不小,但是那毕竟是国家创办的,

一个月也只能拿到一些死工资,

虽然要比老百姓赚得多一点,但是对于在那些商人面前,

副处长的工资根本算不了什么。

想要干房地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本钱,

要不然你拿什么盖房子呢?

杨卓舒将家里所有的钱都凑在一起,也不过几万块钱,

虽然在当时那个年代,几万块钱已经相当于好几十万的概念,

但是要是想要投资盖楼房,这也只能算得上一点毛毛雨。

杨卓舒知道自己这几万块钱什么都干不了,于是就向身边关系好的朋友们借了点,

然后还将一位关系最铁的朋友家里的,韩国大宇车作为抵押,

总***凑到的十万块钱,

在石家庄的一处城中村买下三十亩地,成立“卓达房地产公司”。

想要凭借10万块钱,30亩地皮进军房地产?

这无疑在当时成为了房产界的一个笑话。

那些早就在房地产行业立足多年的房地产商们,

在了解到新进来的一个同行,做出这般荒唐的事情之后,没有一个人是看好杨卓舒的,

就连杨卓舒那几个关系好的兄弟,也都对他好声相劝,

让他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然而面对这些四面八方的质疑声,杨卓舒似乎并没有往心里去,

因为小时候关于这种被别人嘲笑的事情,他经历得太多了,

杨卓舒想的是: “只有成功才是最正确的对抗方法!”

自己只管做,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

虽然杨卓舒从未涉及过房地产行业,按理说他应该会“比葫芦画瓢”,

效仿那些成功的房地产商的方式,去构建、售卖房屋,

但是杨卓舒却与他们的想法恰恰相反。

而是先着手于房屋的销售。

其实杨卓舒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

他也想先注重房屋质量,但是他并没有钱,

那十万块钱光是买了一块地皮之后,就已经所剩无几了,

他哪还有钱去购买建筑材料。

关于房屋的销售方面,杨卓舒大费周章,

他动用自己曾经在报社接下的人脉关系,只花费了一小部分钱,

就将自己的房屋广告,填充到了报纸的大部分面积上,

这么说吧,那段时间里,

只要是石家庄的报纸上,就一定有杨卓舒的房屋广告信息。

而关于杨卓舒书的宣传广告 ,他直接将自己的楼房取名为“别墅”,

并且以一千多块钱的价格每平米出售。

虽然当时的时代并不如现在这样进步,但是市民们一听到“别墅”这个词语,再搭配上一千多块钱的价格,眼睛立马就亮了。

随后,原本无人问津的售货电话,一时间就被那些心动的市民们打爆了。

眼看着登报打广告的策略小有成效后,

杨卓舒又花了一些钱, 在石家庄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商场内,贴上了自己的房产广告。

就这样,在杨卓舒的大力推广之下,

那些群众们便都安奈不住性子,不再在家中打电话询问,

而是 直接拿着现金还有身份证前去购买了,一窝蜂的挤到售楼处里签合同,

杨卓舒的房产也因此戴上了“一房难求”的高帽。

这边的预售效果非常不错,杨卓舒并没有闲下来在屋里偷着乐,

而是充满自信的找到了材料供应商,想要从他们那里“借”来一些材料。

材料供货商见杨卓舒的房产销售空前火爆,有些心动,

最终靠着杨卓舒的三寸不烂之舌, 他为自己房地产公司招来将近三个亿的建筑材料。

在杨卓舒的精心布局之下,自己的房子不仅招来了材料投资商,更是将以后的售楼问题一并解决。

杨卓舒从刚入行时被人人嘲笑,到后来突破销售记录一雪前耻,

他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一时间杨卓舒就成为了石家庄,乃至河北最著名的房地产老板。

不过,杨卓舒这个“空手套白狼”的方法,确实是比较聪明的,

但是如果在这之后没有好好的回馈给客户的话,

难免就会为自己惹来一些麻烦。

然而在不久的将来,杨卓舒就亲身体会到了。

杨卓舒的房产之所以能预售的如此成功,无非就是因为物美价廉,

一个别墅每平米却只卖到一千多块钱,

这样的价格跟“天上掉馅饼”差不多,

难怪那些客户就好像不要钱一般,发疯似的购房。

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 此“别墅”并非彼别墅。

杨卓舒的“别墅”仅仅只是一个小区的名字,

并不是真的是那种二层楼的豪华大别墅。

等到交房的那一天,原本兴致勃勃前去看房的客户们,

在看到房子之后,立马就傻了眼,

“这哪里是什么豪华大别墅,只是普普通通的居民楼罢了!”

面对着现实与广告里巨大的差距,

有些普通居民选择“打碎牙往肚子里演,忍气吞声;

而另一些稍有点文化的居民则选择与杨卓舒对薄公堂。

紧接着杨卓舒就因为这个“乌龙”,收到了好几张法院的传票,

不过杨卓舒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他自然有他的道理。

“我说的小区名称叫别墅,你们又没有问清楚,怎么能算是欺骗呢?”

如果按照杨卓舒的解释来说, 他这并算不上触碰了法律的底线,只是擦了个边儿,

这算不上欺骗,是些人太傻,太盲目了。

这次的事件过后, 杨卓舒抛去成本费,前前后后***赚了4600万元,

虽然过程出了一些小小的插曲, 影响了一些客户对杨卓舒公司的信任,

但是看到这么多钱之后,杨卓舒才不会去在意那么多,

他只知道自己成功的成为了富豪。

拿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杨卓舒可要好好体会一把奢靡生活的感觉,

在家中 一口气配备了27为保姆 ,并且对于保姆的长相还有要求;

怕自己出门时早到不法分子的抢夺,杨卓舒又 花重金雇来10位武功高强、身材高大的保镖;

除此之外,为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

杨卓舒又 亲自挑选了12位要脸蛋有脸蛋,要身材有身材的女秘书。

随后,杨卓舒又将自己的吃穿住行各方面,只要能换的地方全部花重金置换,洋洋得意的享受着自己赚取来的“劳动成果”,

似乎早就忘记了自己曾经颠沛流离的那些日子。

在习惯了这种奢靡的生活之后,杨卓舒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

便又开始谋划他接下来的计划,

他想让卓达成为上市公司。

正是杨卓舒的这个想法,让他加速了自己跌落神坛的脚步。

2004年,杨卓舒为了加速卓达成长的步伐,便开始想要急功近利的将其培养成为上市公司,

杨卓舒空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现实里他的公司并没有那样的资质,

为了早日完成自己心中的完美蓝图,

杨卓舒又开启了“说谎话不打草稿”的模式。

起初在刚开始实施这项计划时,杨卓舒想着到银行、或者投资商那里弄点过来,

但是银行与投资商并不傻,基于前车之鉴“别墅”那档子事之后,

杨卓舒的任何小计俩,他们是绝对不会再次上当的。

杨卓舒知道自己上次因为“别墅”一事,让卓达的信誉收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在接连碰壁只后,他不再去对外招揽合作商,而是花心思“包装”自己,

这里所说的包装也并不是货真价实的包装,

而是管用的老套路“空手套白狼”。

杨卓舒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大量资金,

直接将手伸向了最体层的群众向他们售卖理财,因为他们是“最好骗”的。

很快,杨卓舒就将一项卓达新研究的一项技术公之于众,

“将废弃建筑垃圾二次利用”,

这听起来就有些荒唐,已经成为废物的建筑材料,怎么会再次被利用呢?

但是那些单纯的人民群众却有些半信半疑。

紧接着,杨卓舒又将自己与国外知名企业,签合同合作一事,跟真的一样讲了出来: “5000亿美元的订单,或许你不懂具体的技术,但是钱在那里摆着骗不了人!”

“五千亿美元啊!那么多钱,这项技术一定是真的吧!”

“卓达那么大的公司,应该不会突然跑路的!”

瞬间,台下那些刚刚还有所迟疑的人民群众们,再一次相信了杨卓舒的“鬼话”。

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 将近四十万人, 将自己多年来积攒出的积蓄交到了杨卓舒的口袋里, 为他凑了一百多亿,

不知当时的杨卓舒拿着这些钱的时候,心里会不会感到愧疚,

这是多少人的希望啊,是多少人奋斗了一辈子的心血!

那些人民群众也都是普通人,大多数都是 上了年纪为自己准备养老房的老人;身怀六甲为肚子里的宝宝准备新房的孕妈,

他们将自己的心血交给了自认为值得信赖的人的手里,

但是最终却换来了赤裸裸的欺骗。

很快,那些投了理财的人发现,自己并没有按时的收到曾经杨卓舒所承诺的那些受益,

他们愈发的感觉到事情的不对劲,这时才想起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紧接着,卓达内部便爆发了多起资金类型的案件,

而杨卓舒也终于承受不住着巨大的压力,

2019年5月18日那天,他终于承认了自己所做的一切罪行。

2019年11月,“卓达案”按照约定时间进行开庭,

但开庭地点却选在了医院,

67岁的杨卓舒虚弱的躺在床上,接受了法律对自己的宣判。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杨卓舒起初能靠着人民群众的信任大获成功,

最后也会因为人民群众的力量将自己送进牢房。

另外,只有脚踏实地、本本分分的做事,才能牢牢抓紧属于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