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启后先生曾讲“学书法不做专业,还是做业余好”,您怎么理解?
“学书法不做专业,还是做业余好。”
我也是认同这一理念的。
书法专业是近几十年才在国内的大专院校出现的,形成时间并不长。再早是没有这个专业的。科举制度时代书法是必须要闯过去的关口,这道门槛过不去其他的就更不用谈了,这有些像今天的高考语文数理化一样,考生们不得不下大力气拿下这门课程。
在这种背景下,书法就自然出现了大量的高手,但这些高手真的想成为书法家的人基本没有,因为靠书法很难养家,如果你在社会上没有功名地位,有谁会欣赏你的字呢?谁会愿意掏钱为一个丝毫没有名气之人的作品去买单呢?
于是奔向科举考场才是这些青年才俊的目标,只有考得功名你才有机会,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所以那时的书法工具性质更强,而一手好文章才是取下功名的关键环节,所以古代人在读书著文方面下的力量更大,书法不好是你根本进不了门,而书法好文章不行则是进了门也白搭,于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出现了大批文章好书法也好的人才,而这些人才最终被朝廷录用从而使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有机会得以施展。
从上可以看出,书法在过去始终扮演的往往是个人谋生手段的从属地位,单靠书法一门技艺是走不通的,只会书法你啥也不是。身俱功名又写一手好字的人比比皆是,默默无闻的你即便是书法高手能在这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
其实当今现状和古代多少也有些类似,即便你去大学读了专业,但以书法谋生的方式仍然会存在着太多的挑战,想以此技养家糊口就更不现实,名人效应至今盛行,像因唱歌走红的草根“大衣哥”,因演小品出名的赵本山书法写得再差也不乏买者,而民间大批书家的优质作品却无人问津,这难道不是对现实最真实的回应吗?
如果你家里不差钱,不用愁谋生问题,选择书法做专业当然不错,如果不是这样那就要慎重,慎重,再慎重。选择做业余应当是首选,这样进退有余的安排对家人及自己都有好处,避免某一天有不利的困境局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