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祥北大才女
泰戈尔在《园丁集》里写道: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我觉得这短短十二个字,却是对北大才女张培祥一生最好的写照。张培祥身上的标签很多,她是北大常年获得奖学金的优秀学子,也是著有多本文集的文坛才女,她的文章被誉为“可入选小学课本”的佳作,却年仅24岁早逝,北大更是罕见的为她在八宝山举办追悼会。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何以让北大如此看重?咱们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北大校史上最有名才女之一的张培祥。
如我们前面所说,张培祥的人生就是“世界以痛吻我”:1979年10月6日,张培祥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市一个相当贫困的农村家庭,父亲常年多病,母亲年幼时患过小儿麻痹症,一只手几乎瘫痪,还做过乳腺切除手术。张培祥6岁入学,10岁家中就已无能力继续供她读书。幸好还有姑父姑母疼爱这个聪明的孩子,将她接到身边继续读书。1991年,张培祥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
去市里的名牌高中读书,就意味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张培祥极力缩减自己的生活成本,没钱买书,只能去书店“蹭书”。高二时,家中再拿不出一分钱,张培祥明白:如果继续读书,会把这个家“拖死”。于是张培祥辍学打工,这里,出现了一位改变张培祥命运的人——当时的中学校长罗定中老师。他说从教40多年,张培祥是他遇到天资最好的学生,他找回打工的张培祥,力主她读高中,甚至计划培养她读大学。而张培祥也不负众望,成绩一直拔尖,1997年以株洲第一全省第五的成绩考入北大法学院。
2001年,张培祥以优异的成绩在北大取得法律学士学位,并继续在北大攻读硕士学位。她的文学成就也越来越高,先后著有《大话红楼》、《飞花读红笔记》、《红楼十日谈》、《七种乐器》等文集,还曾翻译数本外国著名书籍,并由出版社发行成为畅销书。张培祥最有名的纪实文学作品是《卖米》,获得北大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被誉为“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佳作。文章描述了张培祥和母亲卖米的真实经历,描绘了湘东农民生活的艰辛不易,同时让我们看到了张培祥疾苦的少年时代。
然而,天炉英才,2003年张培祥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这样的命运真让我这个旁观者都觉得不甘心,从农门到北大,她真的太不容易了,生活没有摧垮她,反而让她越来越优秀,眼看一切越来越好时,却又让她染上绝症。2003年8月27日晚9时,张培祥因为白血病去世,年仅24岁。
同年9月2日,北大为张培祥在八宝山菊厅举办隆重追悼会,撒贝宁到场为其致悼词。北大为一位学生在这样的地方举办追悼会,是非常罕见的。张培祥留下的遗愿比较特殊:将她的骨灰分成两半,一半留在北京,这里有她可亲可敬的同学老师;一半带回老家,家中有她慈爱的父母还有她放心不下的弟弟。
最后,推荐大家带着家里的小孩一起读一读《卖米》,这篇文章给人的感触是直击心灵的,给孩子的影响也将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