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草根越是贫穷,越要背叛原生家庭
1、
这是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原生家庭也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
总有人会这么问:为什么我这么努力,每天拼命加班,收获却还是那样微不足道?
为什么我总觉得别人有的都是我得不到的?
为什么有的人能和每个人都关系那么融洽,而我却是只社恐?
我为什么老担心上级不满意我、中意的女(男)朋友不满意我,我自己也不满意我?
如此等等,诸如此类。
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来自于原生家庭形成的惯有的心理和逻辑。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子。
可以做个简单的实验:当你因为某一件事很开心或者很生气的时候,像不像从前你父母的开心或生气的表现方式?
如果像,说明你其实一直还处在原生家庭行为逻辑的影响中。
不是说原生家庭行为逻辑不好,只能这么说,越是草根家庭,想发展,越要摆脱或者克服原生家庭行为逻辑的影响。
成年以后,我们要明白一点,父母发展的天花板就是你的起点。
如果超过了这个起点,那就到了父母认知以外的世界了,他们无能为力或者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无效。
你只能自己做出判断。
一位一辈子务农打工为生的父亲,他无法为在钢筋水泥丛林讨生活的你提供更好的人生解决方案。
一位大半生郁郁寡欢觉得所遇非所人的母亲,估计也无法为恋爱当中纠结的你提供更好的 情感 取舍意见。
2、
视野,的确能决定格局。
我自己家老爹就算个好案例。
当年从部队退伍时履历优秀、一身笔挺、剑眉星目,省城有几家单位可以去,首先接受对口安排当了一名狱警。
制服上身威风凛凛,可是穿了不到两年,他觉得自己制服穿够了,想当文人。
领导同意,安排去了子弟中学。
表现优秀、业务能力突出,组织派送公费去湖南第一师进修了两年。
一切应该都顺风顺水春风得意了吧。
玉皇老仙也没猜到我老爹神奇的脑回路:他居然想调回老家乡里!
一跟领导提,领导都被他气笑了:别人都只想进城,哪怕是干个清洁工,那时也是编制铁饭碗啊,有工资有福利还有住房分配。
谁还会从省城想着调回乡里去啊?
我老头就有这么倔,领导爱才,一直拖着没办。
他就天天找还发脾气,领导也火了,大笔一挥批了,只是跟他说:以后要是后悔了,提都不要提我!
我老爹斩钉截铁:我绝不后悔!
为啥我爹非得从省城回那个当时电都不通的乡里呢?
只因我奶奶总念叨:幺儿啊,你到城里,妈就难得看到你了哦。
我奶奶中年守寡一人带大我爹三兄妹,我爹考虑兄长孱弱生怕老娘吃亏。
为了自己老娘,义无反顾地回来乡里,而且首先只能是到隔壁乡镇,过了十来年,才调回自己家这边。
到了乡里,马上经人介绍,和乡里大妞——也就是我妈,成为夫妻。
从四十五岁后,老两口再也没挪过窝,就在那所偏僻的乡村中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吵吵闹闹。
到现在,老头偶尔翻到过去的相册,老妈就在旁边取笑,指着其中某位女士对我们讲:这就是当年喜欢你爹给你爹洗衣的那个英语老师啦。
老头讪讪一笑,不否定不肯定。
有一次我问他,遗憾吗?
他说,我自己没啥遗憾,对你们妈妈也没啥遗憾,就是觉得有点亏欠你们兄妹。
你看看,当年我那些同事,哪个不是在省城几套房,谁谁家儿女在国外留学定居了,老孙全家移民去了澳洲。
瞅眼看看我:你自己多努力吧。
如果换做是我,打死我,我都不会在当时回去的。
可以在省城扎下根再将老娘接过来嘛。
可谁都没有开上帝视角。
我奶奶一句念叨决定了我老爹的人生。
当然,也离不开骨子里他的思乡情节。
小时候,骂我打我狠了,我就会哭着说:你其实就是一农民。
3、
原生家庭经年累月对人形成的思维和认知,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或者终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逻辑和成长轨迹。
很多的原生家庭都非常注重节俭,从骨子里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
这个本没错,但当这种节俭运用到人际关系处理上那就大概率会表现为小家子气、小格局只看眼前。
而关于“得失”的逻辑就是“舍得”:有舍才有得。
九十年代初期,高中毕业生好像有政策经过统一培训和考核可以去新疆支边工作,解决文凭、解决工作、解决户口、解决干部待遇,只是要干满十年才能调回内地,只是要自己掏这一万培训费。
我们村上有个屠夫,小学三年级学历,常用汉字都认不全。
他砸锅卖铁、求爷爷告奶奶、信用社主任家的门槛都被他踩烂了,各种软磨硬泡硬是凑足了这一万元。
送他儿子去新疆,出门前一天,大办宴席,红光满面。
儿子走后,越发勤快地杀猪。
天天守着猪肉和老婆吃糠咽菜,还钱。
今天,他早就去他儿子那享福去了。
城里呆烦了就回乡里自己盖的小别墅。
儿子现在早已经是省内某市的干部了。
当年那些嘲笑他的村邻,他们的儿子继续着他们农忙时在土地里洒汗农闲时在工地上洒汗的日子。
贫穷的草根家庭如果不改变其惯性的思维格局和行事逻辑很难有本质上的改变和迭代。
4、
原生家庭对性格的成长和塑造成型也是影响深远的。
或者说,你的性格里隐藏着原生家庭所有好与不好的折射。
我表姑当年啥都不要就一门心思地想嫁给我表姑父。
直到现在,上了年纪的乡邻们坐一起闲话聊起我表姑父,空气里总是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据说,表姑父第一次来到我们村子的时候就引起了轰动。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盘亮条顺。
175的个头、一身没有领徽的军装、皮肤白皙腿儿硕长,尤其,一笑满口白牙还有俩酒窝。
皮肤白是因为表姑父总是用牙膏洗脸,这是后来村里堂客们发现的。
啧啧,那个年代就知道护肤了啊。
最关键是这人,他到哪儿,哪儿就快活,满脸笑意,讲话活泼有趣,爱交朋友。
现在叫情商高。
用表姑父自己喝高了的话说:走遍天下,到处是他的朋友。
表姑父是湘乡人,爱喝酒,那真是“喝杯白酒交个朋友”,不管到哪里,一回生二回就是好兄弟,一起喝酒吃肉,六六六。
我爸经常调侃他,到底是北京皇城呆过的,见过世面。
表姑父是北京某部队退伍的,看那军营照片,站如松眉如电,一个字:帅!
到我们这第三回时,就和我们那几位年轻后生成了拜把子兄弟,还认了一门干爹。
姐姐妹妹的可能也认了一堆,只是那个没啥仪式。
表姑父可能属于志大才疏型的,一辈子没干出啥大名堂出来。
可他儿子,我那表哥可就不一样了。
表哥没有继承他爹的美貌,可是却将他爹善于交际的性格特点发扬光大了。
初二没读完就辍学了。
辍学后学了电焊氧焊,进了工程队。
到处拜兄弟认干爹,二十来岁就已经风生水起成了小包工头。
现在已经是一家工程公司的老板,身家千万肯定是有的。
掏钱后在乡里修路建桥,还是某某委员了。
表姑父虽老了,依然是老帅哥一枚,有儿子事业的滋润,每天在村里的广场舞中依然是耀眼明星一般的存在,大妈们围着他转不停。
每次过年遇见我这位财大气粗的表哥,我总是生怕他说:混得咋样,要不,来我这干吧?
性格其实没有好坏之分,性格的形成跟原生家庭环境息息相关。
我们要能分辨出性格当中的利弊,进行有效地调整。
记住一条:性格是天生的不能改变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
草根“背叛”原生家庭,不是讲真的要背叛过去、忘记过去。
而是要清楚地认知原生家庭对成长的不利影响,从藩篱里跳脱出来,拓宽自己人生可能的发展空间。
如果依着惯性运行,原生的东西将始终伴随终生。
越是草根,越要“背叛”过去。
越要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