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管理神级派遣员:大前春子(一)
最近追完一部日剧叫《派遣员的品格》,短短10集,很有感触。
身经近百家公司的派遣员(合同工)大前春子小姐,无疑处于派遣员生物链顶端,拥有各类专业证书、执照50多个,会开抓斗车、会表演金枪鱼解体、会德语、会剑道、会助产、会跳伞,堪称职场超人,简直无所不能,每次公司面临生死攸关的重大关头,大前春子就会像救星一般降临,救万民于苦难之中。
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神级派遣员大前小姐,恪守着9点上班6点下班12点吃饭午休一小时,工作时间一到就像机器般高效工作的节奏,即使地震都不影响她躲在桌子下继续工作,在她的字典里没有加班和不可能,她的出现一再挑战着派遣员与正式工原本已经沉淀下来的约定俗成的界限,把这一条原本希望渺茫、荆棘丛丛的派遣员生存之路做到风生水起、令人敬佩。不仅让新人后辈追随不已,连同事甚至上级也被纷纷感化,加入了大前粉丝团队。
派遣员这一制度出现在日本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很多公司为了精简开支大幅裁员,使得原本信奉终身制的日本公司不得不大量吸纳短期雇佣的派遣员来维持正常运作,派遣员制度与文化也逐渐形成。这种制度在缓解公司燃眉之急的同时,也在冲击着日本“公司即家”的传统公司文化,这种同工不同酬、二元制的结构并存一段时间后,派遣员、正式员工与公司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新的矛盾也涌现了出来。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来看, 一般人都希望能在职场中满足从生理、安全、到归属感、自尊、自我实现等多层次需求,但显然短期雇用关系只够满足低层次的需求 ,派遣员想像正式员工那样追求归属感、自尊、自我实现简直是奢侈品。
对派遣工来说,派遣工处于公司底层,被排挤在核心团队以外,只能从事简单低端的工作,无法享受到培训、休假、升迁的待遇,甚至午餐都有价格歧视,正式员工可以享受公司食堂和午餐补贴,而派遣员也想去食堂就餐却要支付双倍的价格,此外,短期的雇佣关系也带了短视的行为,比如工作标准以是否能拿到时薪为准而不会考虑公司的形象或者未来,比如骑驴找马,同时找几个中介公司撒谎请假出去面谈新的工作;比如把工作场所当作交际找对象的场所,只求快点嫁人离开职场;被随意要求加班、时薪又低,没有时间、金钱或动力去主动提升技能,形成“穷人思维”的恶性循环。这样一来派遣员整体信誉度也开始下降。对正式工来说,正式工一方面享整体受着身份、待遇的优越,视派遣员为简单劳动力,形成了越来越深的鸿沟,排挤,对于勤奋的正式工来说,派遣员往往工作质量不高,又不担责任,只要进入了正式员工队伍,即使不勤奋工作、不知识更新也不会被解雇,还有派遣员可以差遣跑腿。对公司而言,原本是希望以最低成本获得大量劳动力,节约开支维持运营的,反而获得了更低的效率,和更加消极的职场氛围。
这样说来,派遣员制度是否就应该终结呢?显然大前春子只是一个特例,她也只能感染和带动身边有限的几个人,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派遣员这一特殊的职业。但归根结底还是制度的问题。片子到了最后,一位IT方面的派遣员在合同结束后到了一家正式工和派遣员待遇没有区别的新公司,那这样的安排是否更好呢?结果正式工却在抱怨自己的工资因为这种制度安排变得更少了,仇视和敌对并未真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