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怎么念

娑婆读:suō pó。

解释:

1、枝叶扶疏貌。

宋朝王禹偁《后土庙琼花》诗之二:“忽似暑天深涧底,老松擎雪白娑婆。”

2、从容优游。

元朝刘壎《补史十忠诗前左丞相江文忠公万里弟万顷》:“卷怀经济具,娑婆洛中社。”

引证解释:

1、形容姿态优美。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但见歌喉清亮,舞态婆娑。”

2、 醉态蹒跚貌。

宋 范成大 《庆充自黄山归》诗:“鸣驺如电马如雷,知是婆娑醉尉廻。”?

3、盘桓;逗留。

三国 魏 杜挚 《赠毌丘俭》诗:“骐骥马不试,婆娑槽枥间;壮士志未伸,坎轲多辛酸。” 唐 卢照邻 《释疾文》:“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牀,婆娑小室。” 明 唐寅 《上吴天官书》:“徬徨闉闍之下,婆娑里巷之侧。”

4、佛教语。即娑婆。意为忍土、忍界。

苏曼殊 《娑罗海滨遯迹记》:“今欲早离苦海,当以大雄无畏之身,还我婆娑大地。”

造句

1、昆明湖上春光明媚,波光潋滟,湖边垂柳婆娑,令人流连忘返。

2、她随着音乐婆娑起舞。

3、公园里,人们随着悠扬的音乐婆娑起舞。

4、有那么一瞬间,悲伤之情油然而生,双眼婆娑。

5、虽然夜已深了,但一轮皓月当空,使得黑夜不算黑暗,森林在月光的照耀下树影婆娑,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