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一个词牌名,如何来写词,要注意那几点
学习填词,首先要准备工具书:
1、词谱。
词学界用的最多的有三种:《白香词谱》、《钦定词谱》和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选用一种即可。这几个词谱存在一些差别,需要有所了解。
2、韵书。
填词使用的韵书主要是《词林正韵》。如用新韵,可使用《中华新韵》,但新韵没有入声,而有些词牌惯用入声韵。凡是用新韵的作品,需要注明是新韵(做诗也一样),以防误解。
那么,给出一个词牌名,如何来写词呢?以《沁园春》为例,分步介绍如下。
第一步查词谱。
以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为例,词谱如下: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增韵)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此格***一百十四字,分上下片,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其中,“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标有“韵”的是韵脚字,必须按韵书的韵部选字(包括通押的韵部);下片第二字“增韵”是暗韵,可押可不押。“『』”里的句子要对仗。谱子中的加粗斜体字是“领格字”,上下片各两处,每片第一个领四句,第二个领两句,领格字用去声。
补充解释“领格字”。按现代汉语语法,领格字相当于一个谓语中心词,同时支配它所领属的词句,相关词句是它的宾语。例如“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其中“看”是领格字,而“惊弦雁避,骇浪船回”是“看”的宾语。
第二步立意构思。
得到题并弄清词谱后,需要立意和构思。词和诗一样,用来“言志”,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要表达什么就是立意。“意”是通过言辞、意象等手段表达的,该怎样来写,写些什么?这就是构思。
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例。诗人的立意在于“当今时代英雄辈出”。如何表达?作者以“雪”为意象,上片极尽铺排,将祖国大地渲染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瑰丽江山。下片笔锋一转,历数这片土地上古往今来的英雄,并检讨他们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偏颇。最后突然语气一顿:“俱往矣(都成了过往人物了)”!至此,如百川归海,自然引出作者的“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阕词作是否成功,立意与构思极为重要。刚学填词时,没必要过高追求,做点“小品”更好,关键在于使用的手法要让作品可读,甚而引发读者***鸣。
第三步填词。
之所以叫“填词”,就是指词谱不可违拗,不能“离谱”。那么,平仄、句子字数、句式、对仗那么严格,怎样才能写出通畅的内容呢?先不忙着写,找些前人的作品来玩味。读着读着,很容易联发词情,冒出自己想要的句子。这些想象中的句子很可能不合谱,没关系,作为“建筑材料”记下来再说。材料丰富了,就可以按事先设计建主体,让自己的“作品”初具规模。
第四步对谱。
有了草稿,只是万里征程的开始,要让它“合谱”更不容易。这里将问题中“要注意哪几点”一并解说。
1、平仄要按照韵书逐字对照,除了标为“中”的以外,不得有不对的情况。假如词中某个字确实无法替代,需要在“序”或“跋”中交待。
2、凡对仗的句子,需要把握的原则是:句子结构和组词方式要相同,词或词组的性质要相同。例如:“围腰带剩,点鬓霜新”围腰带剩:围腰的带子长出来了,主谓结构;其中,“围腰带”是定中词组,作“剩”的主语,“剩”是形容词性谓语。点鬓霜新:点染鬓发的霜是新添的,主谓结构;其中,“点鬓霜”是定中词组,作“新”的主语,“新”是形容词性谓语。对比它们的特点,就会发现其***同性。
3、句子的节奏虽然一般没有要求,也应参照典范来处理。
4、合谱的常见方法。要做到合谱,需要修改词句,行话说“调”(调整的意思)。调的方法大致有:
a.用近义词替代。某个字的平仄不对,又不能完全改掉,可用平仄相反的近义词替代。
b.改变语序。某个词组或短语的平仄反了,有时可以改变语序。例如“瑟瑟秋风”,读音仄仄平平,可以反过来为“秋风瑟瑟”,读音平平仄仄。
c.用借代词代替。
古人认为,诗是改出来的。词也是一样。除了一些大文豪能出口成章,多数的诗词作者都需要反复磨练。这个“磨练”就是不断地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