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假性单亲妈妈窘境
化解假性单亲妈妈窘境 明明处于婚姻状态中,却经常出现自己是单亲妈妈的错觉与无助,丈夫总是不在身边提供协助与陪伴,即便是再坚韧的女强人,也终会有心理上挫败的一天。为什么自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假性单亲妈妈?该如何改变现状,化解此般孤独的窘境呢?
您是否对这样的状况感到熟悉?一天24小时追赶在孩子 *** 后面,再多劳累也硬要自己承担,当需要丈夫时,他若不是不在身边,就是端出事不关己的架子,久而久之,便习惯了凡事自己来,简直像极了老公不存在的单亲妈妈。
4因素,造就假性单亲妈妈之所以会造成女性出现类单亲妈妈的情形,或多或少都与文化背景、生活中不可违逆等因素有关,若想化解看似无转圜余地的现况,首先妈咪们可以先检视,造就自己无助养家、育儿的原因为何。
因素1:传统文化背景传统观念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因此由妈妈担任主导家事的角色,似乎理所当然,尽管现今社会女性意识抬头,不少人开始提倡男女平等,甚至多数女性皆已投入职场工作,然而家庭中的公平分工,却很难实际落实,研究发现,即使男性开始投入家务的比例增加,女性仍为主要负责的角色。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精神科临床心理师洪梅祯表示:「在大部分的家务分配上,女性通常会担任育儿、煮饭等费心力的工作,而男性则多从事短时间的劳力工作,例如修葺、接送等工作,可以看出即便在双薪家庭中,女性相对投入较多的时间于家务上。」
因素2:原生家庭观念传统文化的观念进一步渗透到家庭,例如由于社会期待女性本应擅于处理家事,男性下厨、洗衣则为不够阳刚的行为,导致家庭中男女分工失衡,孩童也在生活中内化家务分工模式与性别角色,这样的模式一代传一代,通常女儿会学习妈妈的行为;儿子会学习爸爸的行为。举例来说,儿子小时候观察到「爸爸都在看电视,妈妈要负责煮饭」,等到自己组成家庭,会不自觉维持一样的模式。洪心理师分享,无论在生活周遭或临床上,发现许多父亲对孩子的口头禅是「去问妈妈、去找妈妈」,即便自己能处理的事情,也非要妻子接手,想当然尔,孩子总是由妈妈陪同参与各项活动,即便父亲到场,关于孩子的情形也是「一问三不知」。
因素3:生活中的不得已多数家庭中,父亲仍为家里主要收入来源,在家务与事业的比重上,会以事业为主要考量,例如当公司有外派需求时,已婚男性接受外派的机率比已婚女性高,洪梅祯心理师说明:「可能是考量到外地工作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另一方面,即便夫妻俩人未分隔两地,工作上仍常遇到加班、责任制、工时长等压力,尤其现在通讯软体方便,即使下了班回到家中,仍难以完全与工作切割,属于变相加班,相对的,投入家庭的时间就会受压缩。
因素4:沟通不良导致
然而,即便受个人或环境因素影响,使妈咪们产生假性单亲妈妈的症状,仍不代表爸爸不愿意投入家庭生活及承担育儿责任,洪梅祯心理师指出,夫妻之间对问题的处理态度与沟通方式,经常才是真正导致彼此关系降到冰点的主因。例如新手爸爸想试着介入孩子的照护琐事时,妈妈总忍不住碎嘴指正,譬如爸爸想陪孩子玩积木,未注意到吃饭时间将近,妈妈见状可能就会忍不住责备:「为什么又把玩具拿出来?我不是刚刚才整理好吗?你难道不知道要吃饭了吗?」长久下来不断的否定,易使父亲感到挫折,因而放弃参与家务,导致妈咪们「顺理成章」的揽下大小事。
检视「累」单亲NG症状照顾孩子及持家的事情繁琐,不但耗费体力,精神上也总处于紧绷状态,洪梅祯心理师提到:「养儿育女不比上班,工作累了还可能把握时间睡午觉、稍作休息,但照顾孩子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深怕一闪神,宝贝就会遭遇到危险」。而许多人认为,全职妈妈只要料理好家事即可,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相当困难,洪心理师表示,持家是需要用脑计画的复杂任务,例如思考洗衣服的等待时间该进行哪些家事较适合?清洁、收纳、做菜,无一不需要评估,同时还得兼顾孩子的安全,且这些事项不见得能找到适当人选代理进行,种种压力使不少妈咪喘不过气。
NG!心理难负荷近期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奶爸」主题深受观众喜爱,观众看着明星爸爸照顾孩子们的笨拙模样,总会心一笑,但拉到现实面来检视,您会发现──原来照顾小孩如此辛苦!若只是陪伴孩子出游1、2天,就已经觉得难以招架,那么每天面对调皮宝贝的妈妈们,又耗费了多少心思呢?洪梅祯心理师提到,临床上常遇到因为丈夫的回馈反应,而使妇女感到孤单的情形。举例来说,当孩子生病时,妈咪会内疚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若此时丈夫无法在身边及时提供安慰,而以「我很忙、你处理就好」等言语搪塞,甚至语出责备,认为妻子未善尽照护角色,会使妈咪们感到心理相当孤单无助,甚至可能衍生出情绪低落、忧郁、紧张焦虑等情况。
NG!失去自信满心期待的周末,打算趁丈夫休假,带着孩子一起外出游玩,但却遭丈夫泼冷水,丢下一句「我很累,假日只想好好休息,你们要去自己去」,便躲进房间看电视、补眠,您心中是否产生怨怼?洪梅祯心理师提到,现在许多家庭的模式都是如此,甚至当小朋友学校举办活动、或是生病需要看医生时,也大多是由妈妈负责参与出席,这样的模式若不断持续,可能会使妈咪出现「反正好、坏都是我自己承受;做任何事情都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想法,认为丈夫只顾自己,不懂得体谅妻子与孩子的感受,令妈咪感觉不被重视,而与丈夫相处出现隔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妈咪的日常思考,对于下决定产生犹豫,甚至失去能将孩子照顾完善的信心。
NG!影响孩子情绪夫妻关系不佳,受到影响的除了夫妻本身,孩子也会无辜受到波及,也许您认为,孩子才1、2岁,懵懵懂懂,怎会理解成人间的情绪角力。洪心理师提醒:「即使孩子不明白父母之间为何争执,但仍会感受到家庭气氛异常,甚至将其反应在生活上。例如出现不配合、不专心、好动、脾气差等情形。」呼吁家长千万不可忽视成人与孩子彼此互相影响的程度。
Follow Tips,不再一个人洪心理师指出,很多女性的「过度体贴」,反而会造就类单亲妈妈比例增加,例如许多妻子体恤丈夫工作忙碌或人在外地,于是替先生将一切都安排妥帖,久而久之竟「宠坏」了丈夫,酿成凡事必须独自承受的窘况,对此,洪心理师也提出以下建议,让妈咪们顺利唤回应当陪伴在身边的丈夫。
忍耐不能解决问题凡事忍耐绝对不是最佳处理方式,尽管抱持着体贴丈夫的心情,但若持续维持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模式,易使妻子心中感到委屈,另一方面,妻子的解决方式不见得能获得丈夫认同,临床上许多夫妻维持一贯的模式,但意外发生时,反而成为妻子遭受丈夫责备的理由。例如,妻子替小朋友报名夏令营,但孩子却在营队中意外受伤,丈夫可能会认为「妻子没事先与我商量,就擅自下决定」,妻子也会反驳「你没时间陪孩子,我只好让他去参加夏令营」,反而引爆两人之间的导火线。
婚前/婚后,我的老公不一样许多女性会抱怨,为何丈夫在婚前、婚后的差异如此大?婚前明明是个窝心的好好先生,婚后却态度冷漠,也不再给予关心。洪心理师表示,恋爱与婚姻的本质存在许多差异,婚前;丈夫能付出很多心力,可能只为了讨你欢心,婚后;则要将这些心力分散到持家、工作等压力上。而诸如此类的生活及内在压力,有时让男性连自己都搞不定,更难有余力去顾及妻儿的身心状态,因此当妈咪们发现丈夫开始以消极态度面对问题时,就要警觉,丈夫或许是陷入了不知如何面对、处理的漩涡。
同理双方情绪状态而婚姻这件事,若只有单方面付出、维持,也难以幸福经营,尤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需要、尊重,许多妈咪都期许自己能从丈夫口中获得赞美、肯定,因此也要提醒爸比们,千万别漠视妈咪的辛劳,互相支持鼓励,才能走得更长远。另一方面,争吵时应避免在情绪激动的状态下沟通,洪心理师呼吁:「情绪高涨的时候,问题解决的能力会降低,别为了表达情绪而使问题失焦」,再者,当对方出现负面言词,夫妻双方应***同学习,理解对方为何会出现这般反应与言词,是累积的压力爆发了吗?抑或是心里的委屈无处倾泄?别让情绪蒙蔽理性及彼此的感情。
大方表达爱的需求男女沟通的方法大不同,男性习惯直来直往、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女性则经常以隐喻、暗示等方式表达意见。但拐弯抹角的方式,反而容易造成误解,例如夫妻吵架时,妻子以讽刺的语气抱怨:「反正你无时无刻都只顾滑手机,我跟孩子发生意外你也无所谓。」虽然是希望自己能多获得丈夫的关注,但丈夫却可能只会注意到妻子抱怨他不断使用手机,使双方更僵持不下。洪心理师提醒,好好说话不容易,但可以慢慢练习,表达需求时除了应避免迂回的言语,更要以温和、直接的方式倾诉,主动提出「我需要你」、「请加入我们」等邀请,让丈夫感觉到自己不再是局外人。
理解彼此的难处夫妻双方相处时,总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协调出折衷的处理方式,也是维持感情的关键之一,例如妈咪真的很希望丈夫陪同参加孩子的园游会,但偏偏丈夫当天要开会,无法陪同参加,仍可商量会议结束后至学校接妻儿回家,或是回程顺道享受一顿大餐,听听他们当天发生的经历,彼此体谅「能与不能」的难处。另外,当丈夫不在身边或无法陪同时,妈咪也应该学会照顾自己,例如开发新的兴趣,或是寻找家人、朋友的支持与协助,学习不成为情绪压力的闷烧锅、不当满腹委屈的女超人,才能让自己不再被冠上假性单亲妈妈的名号。
洪梅祯 学历:辅仁大学临床心理学研究所硕士 经历:澎湖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约临床心理师、桃园县特殊教育专业团队兼任临床心理师、培灵关西医院临床心理师 现职: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精神科临床心理师 专长:早期疗育、亲职咨询、儿童青少年/成人心理衡鉴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