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格是什么

晶格晶体内部的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是按一定的几何规律排列的。

晶体介绍:

内部的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是按一定的几何规律排列的。为了便于理解,把原子看成是一个球体,则晶体就是由这些小球有规律堆积而成的物质。

为了形象地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可以将原子简化成一个点,用假想的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有明显规律性的空间格架。这种表示原子在晶体中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叫做晶格,又称晶架。

晶体学点阵:

概念源于晶体学点阵。晶体学点阵是体现晶体结构内离子、原子、分子等在三维空间分布上公有周期性的几何图形。

将反映晶体结构三维周期性的三个互不***面的基向量与整数m、n、p线性组合所得平移向量群(m,n,p=0,±1,±2…)中所有向量逐个作用于点阵点原点,即可导出一个由诸向量终点所构成的三维空间点阵。

点阵及与之对应的平移群分别是反映晶体结构周期性的几何形式与代数形式。若以基向量对应的线段将相邻点阵点连接起来,则导出与晶体结构相对应的晶格。物质的熔沸点要看物质分子在物质晶格中堆积的紧密程度。分子越对称的,其在物质晶格内就排列的越紧密。熔点就越高。

晶格能:

组成晶体的正、负离子在空间呈有规则的排列,而且每隔一段距离重复出现,有明显的周期性。玻恩(Born)和哈伯(Haber)设计了一个热力学循环过程,从已知的热力学数据出发,计算晶格能。

从玻恩哈伯循环中不难分析出,对离子化合物稳定性的贡献最主要来自△H和△H2,这两项合称晶格能。对离子化合物来说,晶格能对化合物的稳定性不言而喻,故常温下,离子化合物一般不可能是气体和液体,只能是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