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1

 课前透视

 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教学流程

 切入举偶

 1、观察谈话:

 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

 2、解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寓言的常识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话平台

 学习《揠苗助长》

 一、初读

 1、读题思考:

 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游戏巩固识字:

 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强调自读自学,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通过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

 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

 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 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现,进行鲜明的对比。从强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 你还知道什么寓言?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问题设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

 “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到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

 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分四个步骤:

 (1)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指导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3)借助媒体,生动形象地描绘。

 (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两则寓言。通过学习懂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正确的处事态度: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3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二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生字、生词卡片。

 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学习《揠苗助长》)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学《揠苗助长》

 ①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a.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b.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c.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学习生字。

 a.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c.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③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a.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出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b.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d.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④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 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寓言?你读过寓言故事吗?你能举例说说吗?

 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就是用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 教育 和启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寓言二则》,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现在我们学习第一篇《揠苗助长》。 板书 :揠苗助长

 二、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1.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举例)

 生字

 焦

 音序

 J

 部首

 灬

 除部首还剩几画

 8

 在字典中的页数

 232

 组词

 焦急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筋疲力尽”的“筋”应读“j9n”,不要读成“j9ng”。

 3.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不要写成“办”。

 4.理解词语。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文指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三、细读课文,领悟寓意。

 1.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课文写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为了使田里的禾苗长高些,长快些,他就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2.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从那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这个种田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于是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从“巴望”、“焦急”两词语可以看出。)

 3.这个种田人使用的办法好不好呀?为什么?

 (这个人使用的办法不好。他不但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而且禾苗都被枯死了。最终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就叫作“欲速则不达”。理解: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好心、费力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小组讨论、汇报。

 (禾苗只能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生长。如果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就离开了哺育它的土壤,它就失去了水份与营养,就如同婴儿离开了母乳一样无法生存下去。)

 5.这个人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他不明白禾苗的生长不能靠人去拔高,而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要把禾苗拔高,损伤了它的根或者切断了它的养份来源,禾苗怎能不枯死呢?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落得个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四、小结

 1.归纳、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2.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1)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5

 一、引入新课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认读字音。

 ⑵ 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 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帮学生理解词义时,可以简化为: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感悟

 1、自读课文。

 2、感悟上面提示的问题。

 3、选择一则细读体会。

 三、小组合作讨论

 1、同选一则寓言的一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3、小组代表综合同学意见,整理讲稿。

 四、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

 1、看图讲述寓言故事。

 2、读课文中带讽刺性的词句。

 3、体会寓意:

 ⑴ 联系课文谈体会。

 ⑵ 联系周围实际谈体会。

 五、朗读比赛,大胆质疑

 1、两组比赛朗读。

 2、质疑。

 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