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是电影
生产国/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普通话
发布日期:2011-12-02
时长:93分钟
又名Here,There/Ici,Là-Bas。
剧情简介上海,巴黎,大兴安岭,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故事,但有某种联系。
上海
来自森林的国光在老卢的餐馆里当服务员,碰巧遇到了女孩小霞。正当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时,小霞意外地死于车祸。国光很孤独。为了完成小霞的遗愿,他带着自己的骨灰登上了东方明珠。
巴黎
老鲁的儿子鲁浩在巴黎学习,夜里被偷了。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打工,每天给脾气古怪的房东老刘送外卖,渐渐和他结下了友谊,陪老刘度过最后的时光。
大兴安岭
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受到现代社会的冲击。作为一个养鹿人,国光大哥的生活发生了这种巨大的变化。他让妻儿离开大山,到城里生活,他却选择留在山里,继续祖祖辈辈的游牧生活。三十出头的导演芦笙,在法国学完电影后,以摄影师的身份参与了多部中国电影的拍摄。这一次,他回到了中国,导演了他的处女作,在这里,在那里。
这里,在北京已经放映过多次了。在放映结束后的主创见面会上,女主角黄璐承认,她不相信芦笙能筹集到资金拍这部电影,因为从一开始,在这里,就有少量文艺片。谁会喜欢在这里,在那里,在国产电影的环境中,票房是唯一的事情?但无论如何,陆生做到了,而且从少数文艺片来看,《这里那里》的口碑和“票房”都不错。
不走商业院线的文艺片,往往会陷入孤芳自赏、不知所云的陷阱。我见过很多拍“文艺片”的国内年轻导演,他们大多自诩为“艺术家”,经常提到自己影片中的“思想内涵”。从电影的角度来看,连基础技术都不达标——在这个参照系里,难免要夸一下陆生。
跟导演的留学背景有关,《Here,There》的幕后制作团队也很国际化。影片选取了大兴安岭、上海、巴黎三个空间,这里连成一片如画,那里通过人物的血脉相连。与商业片相比,虽然剧情很轻,但平静的叙事下却不乏积淀的张力:大兴安岭的主角是鄂伦春族一个倔强的养鹿人,上海片以一个家庭自制的小面馆为核心场景,巴黎片的主角是一个老人和两个中国人。在三个完全不同的空间里,人物被血缘和亲情微妙地联系在一起。
陆生说,他想拍的是“思念”,把这些不相干的人物和时空,都拉到了一起。从三个故事来看,恰恰相反,巴黎篇相对单薄——大兴安岭篇把人物的坚持和孤独刻画得相当到位,而上海篇则有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共同锋芒(虽然略显刻意)。自始至终,整个“这里,那里”都有一种强烈的疏离感。所谓“思念”,根源于无家可归的恐慌。鄂伦春的养鹿人固守着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连妻子儿女都不得不抛弃他。男孩和四川妹子来到上海工作奋斗,但这个城市没有他们的位置;至于巴黎,当老地主来到中国雇佣兵墓地的时候,我们能明显感受到那种落在异国他乡,落叶归根的孤独...
这里,那里,当然有着强烈的导演卢生的个人色彩。对于这个在国际大都市(他们都这么形容上海)长大,在发达国家留学,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来说,这种乡愁一定和他的留学经历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那里》主要是一个反映年轻人心态的年轻故事(老地主的故事也是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解读)。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处于人生的黎明。然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巨大冲击下,他们虽然年轻,但内心早已蒙上了一层无家可归的阴影。
影片很轻,但从摄影、剪辑、音乐等细节来看,《这里,那里》很少体现国际风格(考虑到国产电影,尤其是国产小众文艺片的整体水平,这当然是一种褒奖),最难得的是,陆胜虽然年轻,但对影片节奏的整体把控很好,颇有大师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