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编剧徐克导演的《青蛇》有什么价值?
西湖烟雨,水色声,真情狂,情最好。
在《青蛇》中,徐克创造了一种无尽的、不可复制的美。华丽,妩媚,江南,难得。张可颐和王灏儿,两位绝代佳人,风情无限。确实是,但是很妖媚,不低俗。她们的腰肢轻盈,她们分明炫耀着自己的性感,颠倒众生。此外,还有赵文卓,他是热血的,扮演法海。眉目如画,儒雅,偏偏他又那么无情,充满阳刚之美。
俊男美女配红尘。
我看了十年青蛇,现在才知道我看了十年祭典版,删掉了很多重要的情色镜头。我很不开心。我觉得审查这部电影的人毁了经典。虽然情色不堪,但真的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所谓灵魂,并不是为了炫耀情色,而是探索人性深处的情欲,以及随之而来的罪恶。阿弥陀佛,慈悲为怀。
第一个被删除的情色镜头是法海和柏青两条蛇在竹林相遇的场景。当柏青为产妇遮雨时,法海看到产妇赤裸的身体,惊慌地转过身来。产妇腿部的特写有一种色情诱惑感。当法海念佛离开时,他显然犹豫了。这一场景暗示了法海被压抑在佛性之下的萌芽的激情的开始。
当青蛇和白蛇第一次来到地球时,张可颐扮演的青蛇与舞蹈演员混在一起,卖弄风情地跳舞。舞蹈中青蛇的情色挑逗镜头被删除。那个场景不是很重要,但是难忘。初来乍到的青蛇,身上还保留着恶魔的气息。我不知道颜色是什么,只把它当成蛊惑的工具。在娴熟的曲折之间无限诱惑。那时候她还不知道人类的爱情,对性也一知半解。在此后的故事中,她一直在寻找爱情的真谛。
在西湖上,白煦许下承诺,一起住在大房子里,对感人的爱情说不尽。在被删除的镜头中,有白煦激情的镜头,也有青蛇冰冷的眼神。在影片中,白蛇作为一个理解人类爱情的成熟形象出现,占据了徐贤的爱情和性,而将青蛇冷落一旁。在青蛇的嫉妒中,有对爱的渴望,也有性的困惑——她无法像白蛇一样完全拥有人的心智和人的欲望。换句话说,作为一个恶魔,她可能有完美的性技巧(就像她在跳舞时一样),但她没有真正的性欲。换句话说,她并不是真的认同人的性欲,而只是把它当成一种修行人生的课程,所以当她冷眼嫉妒白蛇的时候,她会跑去勾引徐贤,以证明自己也能达到白蛇的境界。
全片删掉的最重要的一个场景是白蛇偷吃灵芝离开的场景,发生在青蛇和法海之间。这个场景很重要。没有它,我们就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法海与《青蛇》的关系。刚才我说了,法海在看过一次女性裸体后,意识到自己被压抑的性意识,被恶魔所困。但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性欲对他来说是一种罪。他让青蛇戏弄他,说如果她能打扰他的修行,就饶了她。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请求,请求的双方是一个很奇怪的组合。一个是神,一个是妖。上帝要求恶魔进行性测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要求有点变态。法海是一个不能有情欲的神,但作为一个人,他不可避免地有性欲。即使被自己定义为邪恶,他还是抑制不住自己对性的渴望。于是他选择了青蛇,一个恶魔,本身就是最低级最罪恶的生命。女妖的邪恶还集中在她们的风骚上,就是敢于赤裸裸的表达自己的性欲。上帝在一个有罪的恶魔的帮助下诱惑他的罪。这样上帝就可以避免暴露在一个无辜的生命面前,减少自己的罪恶感,这也是他敢于选择青蛇做这个人格实验的原因。同时,这样的实验也能隐约给他带来一种变态的快感。以诱惑的名义,他终于可以天真无邪地面对女性,有浅薄的性体验,但他必须克制自己,压抑自己。正是这种压抑和兴奋的复杂感觉,让他获得了SM式的性快感。
青蛇是求之不得的,她渴望有这样的机会证明自己对性和爱的理解,于是开始极尽挑逗之能事。这一幕非常浪漫,在水中摆好姿势的张可颐散发出任何正常男人都无法抗拒的性感。最终,法海输了,他很困惑。冥想,有明确的性欲。青蛇笑着离开了,法海恼羞成怒。这是一个转折点。宣称“神、鬼、魔、四界有序”的法海,也有人类的欲望,但这是他不愿承认的,于是不再容忍,开始杀光他们。
法海的无情已经成为性变态的象征。一方面,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欲望,发誓要杀死青蛇。另一方面,他不允许别人享受他享受不到的人间性爱,所以他坚持要徐贤出家,拆散鸳鸯。对性的压抑造成了他近乎变态的冷淡,这在佛教禁欲的幌子下是正当的。法海和青蛇代表了人性的一种奇怪的平衡。一个想要东西却又不想自己拥有,努力隐藏;另一个没有欲望,却拼命追求,渴望。像大人小孩一样。法海代表了成年人的欲望,压抑和内疚。青蛇像个孩子,不懂成人的世界,却渴望进入,有成人的特质。法海的青蛇和白蛇,他们都不是真实的人,而只是其中的白蛇。他们正视人的欲望,明白性欲是人的原始欲望。所以白蛇更像是一个有着人的感情的真人,最后在剧末修炼成人,生下人的孩子。无法直面人性的法海和青蛇各自导致了悲剧。
正视人们的欲望...一部好看的电影告诉我们要正视人的欲望。
江南很美,西湖很美,王灏儿很美,房子很美,音乐也很美。最美妙的音乐叫做《浮光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