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怎么过才快乐
尼采说:“人注定死亡,所以人生就是一场悲剧,但即使这样,我们仍要快乐地将它演完。”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易。
有人问:生活不易,如何过得幸福快乐?
有回答说:“要尽人事,听天命。这世上最不幸福的,是命比纸薄,还心比天高。”
你面对生活的态度,隐藏着人生幸福的指数。
想要活得轻松一点,烦恼少点,痛苦少点,幸福多点,只需要这样做。
01
学会放下,烦恼就少了。
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
有两个人非常渴,他们来到同一口水井边,一个人用金杯盛水,另一个用泥杯。
用金杯的人觉得自己很富贵,得到了虚荣的满足;而用泥杯的人觉得自己很贫贱,陷入无畏的烦恼中。
可他们都忘了,自己所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
生活本没有烦恼,当你开始想的太多,贪图的更多,放不下过去,放不下名利,放不过自己,烦恼就此滋生。
因为放不下,所以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所以烦恼不断。
一个人若时常愁苦,他的愁苦就会越来越多;一个人常常烦恼,烦恼也会越来越多。
其实,每个人都有执念,不管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
一个人如果执念太深,只会一辈子困于其中。
相反,只有放下执念的人,才更可能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与过去和解。
往事如烟,每个人都有不堪回首的过去,倘若一味沉溺过去,执着于过往的人事和痛苦,背负太多沉重,就会阻碍我们前进。
泰戈尔有一句话:“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伤心,那么你也将错过繁星。”
学会放下,接受现实,把过去的波澜看作平常,把过去的经历看作历练,把过去的人事看作浮云。
看过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人高考落榜,很沮丧,整日闷闷不乐。
家人为了开导他,便带他去向一位专家求教。
专家得知年轻人的烦恼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笑着转身拿出一袋种子,让代年轻人把它扔掉。
“一袋好好的种子,为什么要扔掉呢?”年轻人看了看手中的袋子,好奇地问。
“春天已经过了,这些种子已经错过了播种的季节,没有发芽的机会了。不能发芽的种子,留着有什么用呢?”专家说。
“但明年还有春天哪。”
年轻人忍不住开口道:“等到明年春天,再把它们播种下去,不是照样可以发芽吗?”
听完,专家笑了,“种子错过今年的春播,还有明春,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这句话,让年轻人恍然大悟,心情豁然开朗。
不管遇到什么烦恼,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会放下,烦恼就少了。
生活总是向前走,永远没有回头路,我们能做的就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心中无尘心自安,万般烦恼由心生。
很多事,既然已经发生,再一味纠结懊悔便是自寻烦恼。
执着过了头就是禁锢,该忘的要忘,该放的要放。
活在过往的记忆里,会让人心力交瘁;活在往昔的光环下,往往会错失更好的自己。
不将自己困在原地,才能迎接更好的生活。
被烦恼所困时,换个角度,转个心境,便又是柳暗花明。
只要自己肯放下,那些缠绕心头的结,自然都会迎刃而解。
柏拉图说:“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背着一个空篓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边走,一边往里边放进一些东西,所以,会有越来越沉的感觉。如果篓子里的东西,只进不出,怎么能轻装前行呢?所以,人生的路上,要学会做减法。”
学会放下,烦恼自然而然就少了。
02
学会不斤斤计较,痛苦就少了。
一个富商得到了一颗硕大而珍贵的珍珠,但是珍珠上有一些小斑点。
富商心想:要是能去掉这些斑点,这颗珍珠就更珍贵了。
于是,富商狠心削掉一层,但还是有斑点,富商又削掉了一层,还是有。
就这样,富商削掉了一层又一层,最后,斑点确实是没了,但珍珠也消失了。
生活中有多少计较,就会有多少痛苦,计较得越多,痛苦就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世间不如意十之八九,能真的得偿所愿的事情太少,心若计较,处处都是痛若;心若放宽,时时都是快乐。
看过一个故事。一位亿万富翁,每天让他痛苦的事情跟他拥有的财富一样多。他每天都愁眉满面,难得有个笑脸。
富翁的隔壁,住着一对靠种田为生的夫妻。虽然家徒四壁、经济拮据,但二人却乐在其中,一天到晚都是满面笑容。
富翁的夫人问自己的丈夫:“我们有这么多钱,怎么还不如隔壁家种田的中年夫妻快乐呢?”
富翁不以为然,告诉妻子,这有什么,自己可以让他们明天就笑不出来。
到了晚上,富翁隔着墙扔了几根金条过去。第二天,种田的夫妻那欢快的笑声就听不见了,无忧无虑的笑容也消失了。
原来,是夫妻二人都在想,既然自己捡到了天下掉下来的金条,那种田这种又苦又累的活儿就可以不做了,可是,做生意吧,赔了怎么办;不做生意吧,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丈夫还在想,生意要是做大了,是不是该和这个黄脸婆离了,找个年轻漂亮的媳妇;妻子则后悔不已,心想:早知道能发财,当初就不该嫁给这种田的了。
于是,二人谁也没有心思说笑了,烦恼和幻想已经开始占据他们的内心。
他们想,为什么不能再多掉几根金条呢,这样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啊?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当你开始计较得多时,痛苦便来缠身了。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人不会因为一件喜事而高兴太久,却可以因为计较一件小事,郁郁寡欢。
生活中,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类似的情形:
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心情郁闷一整天;因为一点小事和爱人拌嘴,便赌气几天都不理对方;因为工作中被上司批评了,便几个月都提不起精神……
其实,有些事情,真的没必要放在心上,太过计较,折磨的是自己。
凡事太过计较的人,大都活得不幸福。
常言道:心宽一尺,路宽一丈;心宽似海,幸福自来;心有阳光,前途明亮。不计较,踏踏实实地生活,安安静静地过日子,这才是你幸福快乐的前提。
不因小事锱铢必较,心胸放宽阔点,不在意生活中的琐碎,你会发现,人生其实处处都藏着惊喜。
郭子仪,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讨伐叛军,平定安史之乱,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被唐德宗称为“尚父”,享有汾阳王的爵位。
他的一生功勋卓著,为人更是光明磊落,心胸宽广,对人不计较,宽容大度,被后人所敬仰。
唐朝安史之乱使百姓苦不堪言之时,唐肃宗让郭子仪去镇压叛乱,另一员大将李光弼也被派去协助他,但两人有恩怨,李光弼担心因为之前的恩怨,郭子仪会削弱自己的兵权,对自己不利。
郭子仪上任节度使,李光弼满脸不屑,显出鄙夷之态,内心也极为惶恐。
而郭子仪并没有计较,只当没看见,仍心平气和地说:“李将军,现在国家战乱,哪能计较私人恩怨,兵马分成两支,你我各率领一支,您看怎么样?”说话态度极为诚恳。
此番话让李光弼羞愧万分,知道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从此,两人齐心协力作战,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一颗宽容之心,学会不斤斤计较,人生的路才能走得平坦。
03
懂得知足,幸福就多了。
《道德经》里讲:“知足者富”,知足的人内心更富有,生活最幸福。
人生烦恼万万千,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欲”。
欲望与生俱来,它的存在本身是没有错误的,错了的,是那些不懂得控制自己,任由贪欲吞噬自己的人。
贪婪的人,被欲望牵引,欲望无边,贪婪无边。
膨胀的欲望,让人永不知足,这就是不幸福的源头。
一个人欲望越低,越容易感到满足,幸福感就越高。
幸不幸福的标尺,在每个人自己的内心。
跟金钱多少无关,跟成就大小无关,跟别人更是无关。
正如老子所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最大的灾祸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得无厌。
一个人幸福与否,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是否知足。
面对同样的生活,知足的人,感到无比舒适而幸福;不知足的人,只会只会抱怨,对眼前一切都感到不满。
正所谓:“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知足的人,即使身处贫贱也会自得其乐;不知足者,纵然锦衣玉食也满身忧愁。
曾经以为,要得到许多许多才算拥有幸福,于是我们急切地去追求,却常常被更大的贪念和欲望所裹挟。
其实,更多时候,幸福是一种感受。
知足常乐,不知足而常怨。决定快乐的因素中,物质条件算是重要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重要的是心态。
你有知足的心态,就能常乐;你不知足,一辈子都得辛劳,都得常怨了。
拥有好的胃口,哪怕青菜萝卜也可以吃得很香;拥有好的睡眠,哪怕只是一张窄窄的小床也会睡得安心和坦然。
幸福从来不是外在条件的堆砌,而是源于自己的内心。
越是知足的人,越是会感幸福。
幸福很简单,知足就好。懂得知足,就容易幸福。
有一次,梁实秋生了一场大病,昏昏沉沉,在医院躺了好久。
后来病愈出院,刚出大门,阳光就刺得他睁不开眼,只好以手遮挡,才适应过来,又听到鸟在树间跳跃,叽叽喳喳,走在路上,街边店铺热热闹闹,左右行人熙熙攘攘……
他不由打心底生起一阵欢快,觉得格外幸福。
懂得知足的人,眼之所见,都是风景。
看山有山的巍峨,看水有水的温柔,看月有月的明澈。
幸福其实很简单,无非四件事,睡在自家床上,吃父母做的饭菜,听爱人说情话,跟孩子做游戏。幸福不在别处,就在你身边。知足,就会幸福。
古人云: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人,只有一生,追逐太多欲望,只会身心疲惫。幸福,来自于心灵的知足,来自于精神的富有。
人生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
知足,才能无忧。无忧,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自在。自在,才能发自内心的幸福。
当减少欲望,学会知足,幸福就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