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最强的蛇,为何至今没有人被咬死过?

毒性最强的蛇,为何至今没有人被咬死过?

无死亡率

内陆太攀蛇一般分布于人迹罕至的荒漠地区,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中部干旱的树林、平原与草地。所以即便是生活在澳洲的本土人,也很少有人能够有机会遇到这种蛇。并且在其他国家,几乎没有过内陆太攀蛇的影子。由于内陆太攀蛇的毒素十分独特,这使得内陆太攀蛇对哺乳动物拥有无与伦比的毒性,但是由于它生存的地区基本荒无人烟,极少有咬伤记录。

目前有记载被内陆太攀蛇咬伤的记录只有11例.但基本都是饲养员,研究人员以及捕蛇人,只有两例是被野生个体咬伤的,所有患者都被抗毒血清及时救治了。除了罕见以外,内陆太攀蛇是蛇类中难得的“性情中人”,性格十分腼腆,在未受到外界刺激之前,并不会主动去攻击人。甚至可能被其他毒蛇给捕杀吞食。

内陆太攀蛇:用实力说话

首先,从排毒量来说:内陆太攀蛇的长度通常为1.5米左右,最大可以达到2米。平均排毒量为44mg,最大可达217mg。它与其他毒蛇相比,排毒量并不算大的,但是内陆太攀蛇一次排出的毒液却能够在24小时内毒死20吨的猎物,如果用小白鼠作为标的,那么它所排放出的毒液相当于可以杀死100个成年人(杀死两名成年人仅仅需要1毫克的毒液量),25万只小白鼠或者两头非洲大象的重量。

其次,从毒性来说:内陆太攀蛇LD50皮下注射为0.025mg/kg,内陆太攀蛇的毒液中主要含有突触前神经毒,突触后神经毒以及凝血酶原酶等,它的神经毒比其他的神经毒毒性要大得多,它的突触前神经毒Padrotoxin提纯毒性比眼镜蛇的α神经毒毒性还要强35倍以上。在全世界,只有海岸太攀蛇的taipoxin和东部眼镜蛇的textilo-toxin毒素能与内陆太攀蛇相提并论。

并且内陆太攀蛇的毒性得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比眼镜王蛇还要毒20倍,甚至是响尾蛇的300倍。最后从致残率来说:内陆太攀蛇除了造成强力神经毒性外,还会造成严重的消耗性凝血病,咬伤症状与海岸太攀蛇相似。在报道中,有7名捕蛇人被内陆太攀蛇咬伤的患者中,1例没有症状为干咬,其余6人全部发展为消耗性凝血病,4人表现为神经毒性症状,3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并发急性肾衰竭,咬伤致命率约为57%。

虽然咬伤数量不多,对于内陆太攀蛇致命率的估测值可能不够准确,但是通过记载中的案例推测来看,它的致命性还是很高的。虽然史上没有因内陆太攀蛇咬伤死亡的案例,但是它的毒性和致残率足以使人丧命。为何这样说呢?来看看这些你就知道了:一名28岁的专业捕蛇人,在野外拍摄一条1.5米的内陆太攀蛇照片,在托着其尾巴转动为之时不慎被轻微咬伤右前臂,几分钟后便感到恶心,头晕目眩。

他的朋友迅速用绷带为他包扎,送往附近医院。在45分钟左右医生对专业捕蛇人进行评估治疗,60分钟后他便开始呕吐,并且视力模糊,上脸下垂言语模糊。两个小时候后被注射多价抗毒血清,注射完毕后病人乘坐飞机飞往医疗设施更为完善的医院,之前注射的抗毒血清并未能使其好转,5个半小时候后发展成更为严重的上脸下垂,医生对他进行机械通气并注射太攀蛇单价抗毒血清,两天后才保住了性命。

2013年12月,在维多利亚波特兰举行一年一度建筑公会野餐活动上,格兰特在300人面前展示内陆太攀蛇时不慎咬伤,用绷带进行了包扎,但是几分钟后就躺在地上抽搐。随后被送往皇家墨尔本医院时,在救治后成功恢复了健康,幸运的是只有少数的毒液进入体内这时可能就会有人好奇为何症状如此明显,这是因为之前被毒蛇咬伤过,为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