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哪里有老村庄?
浙江温州大桥下面有一个古朴宁静的村庄,叫老涂村,属鹿城区七都镇辖。这个村庄在外的华侨人数远远超过了村里的现有人口,是远近闻名的华侨村。笔者最近随市政协领导下村蹲点,发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两处文物点,那就是古代禁碑和天灯。当地老人将此作为镇村之宝来保护。
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天灯和天灯牌坊 禁碑,光绪二十四年(1898)所立,碑额刻着“勒碑严禁”四个大字。此碑是为保护七都大堤而立的。因为七都镇是一个处于瓯江口之中,四面临江,大约在1200年前形成的冲积型岛屿。据清光绪年间《永嘉县志》载,清顺治年间人们迁往此地开始进行耕种。当时,由于受瓯江口的风浪和海潮侵蚀,大堤成了当地人民的生命线,所以保护大堤也是民众的人心所向。禁碑说,这里“常遭水患,田禾受损,甚至屋宇坎基屡有倾圮。曾于嘉庆三年、咸丰二年二次筑修塘埭。”但是,修筑和管理之间发生了矛盾,大堤被破坏现象也十分严重,“嗣因各地顽民或向塘间挖运泥土,或私掘堤脚,以致伤坏塘坎,废弛工程”。光绪二十二年,由当地贤达集资,将堤塘进行了一次大修。“恐修后,仍有人破坏”,所以“叩乞温州府示禁”。禁碑严令:“倘敢故违,一经发觉,或被指控,定即严办,决不宽贷,各宜禀遵毋违。”这块禁碑原立在老塘边100多年,前几年为建小学,被移动了。泥水匠不懂此碑重要,将它当作石料砌在围墙之中。此事被发现后,徐贤康老人与当地几位热心人士连夜将此碑运到江边的古代路亭里,砌在亭壁之中,得以保存至今。此碑见证了七都的护塘筑堤历史,颂扬了民众的保护水利设施义举,于今仍有意义。 天灯,在老涂村的主要街道天灯街上。古时人们在这里挂起一盏高高的照明灯。它的作用,是指航,也佑庇村庄。当地老人说,此灯原来上截为三尺三,意为可达三十三天,下截为一丈八,意为可通十八层地府,是吉祥的意思。每天天色暗时有专人悬挂,清晨时有专人取下,常年不断,是千百年来的一大传统。上世纪90年代,这里筑路造房子了,为了沿袭天灯的民间功能和记述传说,由当地老人集资建成了天灯牌坊,在牌坊边立了一个象征性的天灯,并刻碑留念。当外地游人来此地,问起天灯街的由来时,当地人就会津津乐道说起它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