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吗?他这是不是对其他思想的摧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治国政治思想,旨在进一步从经济和政治层面上加强对中央集权制的强化和巩固。那么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会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阶级矛盾逐渐加深,地方割据严重,使得统治者开始意识到无为而治已经不适合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朝初始阶段汉高祖推行无为而治,而且汉高祖个人不喜欢儒家思想,因此儒学在汗初期遭受了巨大打击。到了汉景帝时期,由于无为而治导致了诸侯割据分裂,地方诸侯权利较大,对中央集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中央集权的首要一步,那就是要统一思想,加强政治统治。

第二,独尊儒术也是改善治民之术的需要。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即普通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呢?首要的一步就是要加强集权统治,用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来管理小农经济,用伦理道德来处理社会问题,教化民众。在罢黜百家后,民众的思想也不会受到其他思想的干扰,从而遵循孝悌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好地遵循国家政治和家族个体农业家之间的关系。

那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对其他思想的摧残吗?我个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独尊儒术的政治统治思想,的确遏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相对于春秋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情况是基于中央集权制统治的需要,为汉武帝的大一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同时它也为汉武帝时期政治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藩镇割据减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