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是哪里的民间艺术

秧歌主要是我国北方的民间艺术,是陕西、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流行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有陕西秧歌、山东秧歌、河北秧歌、东北秧歌等四大流派。

1、陕北。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西黄土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

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绥德、米脂秧歌最具代表性。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绥德县文化馆获得陕北秧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胶东。

胶东秧歌,系指流行在胶东半岛一带的秧歌。这一带群众亦称秧歌为“耍会”或“耍儿”。胶东秧歌流传的面较广,如海阳、文登、即墨、蓬莱、掖县、威海等地的秧歌都属于一个类型。

并都以《跑四川》小调为基础,形成了三句一加锣鼓比较定型的民间歌舞形式。

著名的秧歌剧有《解放》、《三世仇》、《张德宝归队》等。

3、东北。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

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4、冀东。

冀东地秧歌是一种河北省的民俗舞蹈。大致分为妞(姑娘)、丑、公子、老 汇等角色,除老 汇(泼辣的中年妇女)持捧槌外,其他均持折扇起舞,表演技艺全面,在塑造人物上有独到之处。

其中以丑的表演最为突出,是憨厚可亲、诙谐乐观的农民形象,再加上唢呐的密切配合,常吹出拟人声烘托表演,令观众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