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后死了,皇帝是怎么给她定“谥号”的?

清代一般都是礼部拟定几个谥号给皇帝选择,然后经由皇帝确定,再祭告太庙,行册谥礼,将大行皇后升祔奉先殿。除特殊情况外,(如孝献皇后,即顺治帝之董鄂妃,仅于顺治孝陵飨殿奉祀),一般都在皇帝去世升祔太庙后,皇后随之配飨,后缀帝谥,身后受历代皇帝尊崇,累加谥。“

谥法”是古代的一项重要礼制,故皇后溢法,也是后宫礼仪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后汉书·皇后纪》对汉代皇后“谥法”制度的产生及发展有比较详细地记载:“论曰:汉世皇后无谥,皆因帝谥以为称。虽吕氏专政,上官临制,亦无殊号。中兴,明帝始建光烈之称,其后并以德为配,至于贤愚优劣,混同一贯,故马、窦二后俱称德焉。其余唯帝之庶母及蕃王承统,以追尊之重,特为其号,女只恭怀·孝崇之比是也。

比如康熙帝的表妹佟佳氏去世后,被谥为孝懿皇后,礼部徐元文以“慈惠爱亲曰孝,温恭贤善曰懿”为其定拟谥号为孝懿皇后具奏。并在康熙帝去世后,缀帝谥,为孝懿仁皇后,后经乾隆、嘉庆累加谥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奉天佐圣仁皇后。

而雍正帝的元后乌拉那拉氏去世后,初时拟上谥号,据记载当时礼部拟定了五个谥号,分别是孝肃皇后、孝恪皇后、孝纯皇后、孝敬皇后和孝安皇后。

论美谥,论字意,其实还是孝纯的意思最好,然纯字不可轻许,最后当时乾隆驾崩后,嘉庆帝为乾隆定庙谥为高宗纯皇帝。

孝肃:慈惠爱亲曰孝,正己摄下曰肃。

孝恪:慈惠爱亲曰孝,温恭朝夕曰恪。

孝纯:慈惠爱亲曰孝,中正和粹曰纯。

孝敬:慈惠爱亲曰孝,夙兴恭事曰敬。

孝安:慈惠爱亲曰孝,和平顺处曰安。

最后定下的是孝敬二字,取其奉侍皇祖母孝惠章皇后,皇考圣祖仁皇帝,以及其生母孝恭仁皇后克尽孝忱,对自己忠敬幸福之意,典型的相敬如宾,不功不过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