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圈的传奇人物,江其虎有哪些故事?

江其虎老师,京剧名家、不可多得的京剧小生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国家京剧院资深叶派小生演员、京剧小生、名角、京剧表演艺术家、“有允文允武、富于阳刚之美”之誉。

他很早就师从中国著名京剧大师叶少兰先生并且专攻叶派小生雉尾生、武小生、冠生、巾生等等,他都非常地擅长,可以说整个跨度也非常大,而叶派小生本身就是以全才著称,他如何来理解“全”,因为叶派是他这个太老师叶盛兰先生所创建的。

叶派艺术的特点就是清新健美,而且要求是文武兼备,全面真的是太难,尤其小生胖了不行、瘦了不行、高了不行、矮了不行,说文的好、武的不行也不行,五子登科全要达到“精",五子是什么,首先是嗓子,嗓子你要过关,因为小生的念白唱腔都是艺术化的,它不是本嗓子,它有真假嗓结合,它这里边有很多很多的技术技巧,把子就是我们说的枪、刀枪剑戟,褶子,就是硬褶子的功夫;扇子叫五子登科,小生的技术技巧,你要掌握得熟练,心要与角色的神交汇,这出来的人物才能鲜活,这个太难了,越学越害怕,越学越感觉真的是博大精深。

江老师的这个“全”恰恰是背后付出了巨大的这样一个辛苦,因为你选择了它,你要对这个艺术就要热爱,就要去追求、不懈地追求,京剧是这样,你要想在所喜欢的事业当中去努力,你必须就要迷它、这当时他迷这个师爷的唱腔就迷得不得了,《柳荫记》、《罗成叫关》、《白门楼》,一天到晚的听,只有你在润物细无声的这种追求当中才能慢慢慢慢地浸淫到你的身体当中去,所以说他当时现在快接近60岁,但是他现在大段的唱腔对他来说不存在问题,因为什么、那个时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定就是说在你喜欢的事上要去磨它,就是像魔瘴了,我这个事情必须把它学好,我必须得达到什么程度,自己内心要有一种追求。就像我们的武侠小说当中得先把剑法熟记于心之后才能够化有为无、一切运用自如,对,说的这种比喻非常非常地贴切,像他师爷他就具备了所有的这种文武昆乱不挡,把所有的技术技巧都是融化在自己的血液当中,随时拿出来都是最高级的。

我们知道他学艺之初是学老生的,他的这种发声的这种方式已经凝固的时候从老生改成了小生,老生其实份量更重,它的这个流派更多;而小生相对会弱一些,那他还是毅然而然地做出了这样的一个选择,这要说来话长,那个时候在他们家乡江苏省戏剧学校他唱的是老生、学的老生,毕业分配到这个淮阴市京剧团,宋长荣、荀派的艺术家,江其虎他非常的荣幸到淮阴市京剧团当时,跟着宋老师巡演全国各地。

后来他们都每天练功,宋老师也是早晨在那儿活动,自己在喊小嗓子,哎,他说这是谁啊,自己说是我,说其虎你过来,他说你这小嗓子这么好,咱们试试改小生吧,江其虎他说行吗,有什么不行,因为他宋老师是快人快语的,所有的时候都是机缘巧合,就是他说完了以后自己走心了,自己每天就在喊小嗓子。

完了以后正好他们江苏省淮海剧团排这个《白蛇传》请来了江其虎他的奶师叫毕高修,机缘巧合,他们见面,哎呀,他说其虎,你的小嗓子宽厚明亮。后来就是剧团同意他改小生、跟着毕老师开始学小生,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的大的转折。但是机会也是要给做好准备的人,所以说通过这个事儿延伸到最后他的人生思考。

你比方说他在跟毕老师学戏有四五年的时间,对他要求非常地严格,那个时候他也听话、真的是听话,江其虎他一个礼拜可以不出去,叶盛兰先生的磁带他录音机都听坏过两次,天天就浸淫在这个环境当中,一堂乐队每天给他吊嗓子,所以他要感恩他们江苏淮阴市京剧团,当时给他小生扎下了深厚的基础,就这么真的是机缘巧合、把你的所有的能量就迸发出来了,改了小生以后。

这些年他在极力地把京剧之美把它传扬到国际舞台上、包括在跟国际这种乐团、演出团队和导演的合作上面也是做出了很多的尝试和探索,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精力去做这个事,创新、探索、跨界,对他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你看他在从1996年开始第一出古希腊悲剧《巴凯》开始,《巴凯》就是咱们国家京剧院和纽约古希腊剧团合作的一出戏,现在当时都24年前了,从那个时候打开了他另外一扇窗,所以说才有后来比方说《李尔王》舞台剧,还有歌剧的《夜宴》,歌剧的《李白》、歌剧的《凤仪亭》,像等等这些创作的东西对他个人来说巨大的一种收获,这个跨界探索真的需要你自己有对艺术的思考、对艺术观念的思考。你真的要有勇气去做,现在是唱叶派小生的,你怎么会去演古希腊悲剧呢、演莎士比亚呢、李尔呢。

你怎么可能去演不用京胡伴奏没有锣鼓的那样的歌剧呢,哎呀,他通过这么多的实践以后,他非常地庆幸自己做了这么多的事,自己去探索、自己延伸到艺术那个边际在哪儿、他去摸了到底在哪儿、是怎么样的,你的开放的观念、艺术的观念,你的勇气、你不会考虑到别人对你怎么看,自己不是说把京剧往歌剧的靠,京剧往舞台剧了靠,恰恰不是,他就是演纯歌剧、纯舞台剧,完全是不一样的,这个很有意思的。

那么带着这些非京剧门类、艺术门类的这种感受再回到京剧,是否对京剧本身也有一种反哺和这样不同的一种体验,当然是,刚才说到反哺,自己回来再演《群英会》自己还是叶派的小生啊,对不对,自己严格地遵守咱们传统的唱念坐(做)打,叶派的风格,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心里边有一种沉淀,就是这个东西有的时候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艺术没有量化的,但是一定是有很大很大的收获,对自己(江其虎他)塑造人物方面一定有很大的收获。其实走出去跟别的国家艺术家在一起合作,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碰撞。

你比方说有日本制作的《李尔王》改编的《李尔》,我(他)们亚洲艺术家一起创作的一个舞台剧叫《李尔》,有六种语言,六个国家的演员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应该说像这种探索对他来说无形当中就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一个积累的机会。就从表演的这种融合上看也能看出中华民族最传统的优秀的品格就是圆融中观,没错,而且咱们京剧艺术它从最初的形成,它的包容性、就吸取各种剧种的能力、艺术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它今天成为京剧,它的包容性、它的这种开放性丶其实已经存在的,京剧你说保守,一点都不保守。梅大师,移步不换形,对不对。

他经常也带着戏曲进校园,他当时现在已经进入50多岁、自己要进入到传承阶段了,每次他们那个团都是由他来给大学生来讲,你得导赏他、它的点在哪儿、好看在哪儿,你告诉他,哎呀,掌声不断,不是说大学生不喜欢,就是这个管道。因为他欣慰的就是他讲了有上百场,真是有得到很多的这种回音就是说,真是听了江老师你的导赏,又通过看戏喜欢上京剧的,那对他来说太高兴了。这其实也是京剧的一种破圈,让它有更多的年轻的粉丝,对啊,你大学里面你去讲,真的、他记忆深刻,那大学生简直太踊跃了,有的时候他会、他都教他们怎么样鼓掌、怎么样叫好,因为京剧真的需要互动。你的掌声越热烈,台上的这个演员越带劲,这样互动起来这个剧场就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