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天水经济带,咸阳是怎么规划的?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城市西安,正发起向千万人口城市的冲刺。 根据中国政府昨日在京公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当地政府已经酝酿达7年之久的西咸(西安和咸阳)一体化建设,终于被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到2020年,这个新的都市区内,将有超过1000万人在其中工作生活。  不过,这只是这个规模宏大的地区发展规划中的部分内容,西咸一体化后的主城区面积,不过800平方公里,只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总区域面积的1%。  在《规划》中,陕西省最为富庶的关中地区形成了“陕西方面军”,与甘肃的天水市一道,组成关中—天水这个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三个重点发展区域之一。  “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第一个抓手,便是加速推进西咸一体化的建设。”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昨日对CBN表示。祝作利表示,《规划》出台后,西咸一体化将对照《规划》制定细则,不日即将出台。  今年4月,祝作利曾在西安向CBN记者透露,西咸一体化即将破局。昨日,西咸一体化终于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国家战略中的“核心”出现,祝作利告诉记者,以西咸一体化带动的大西安建设,将是未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中之重。  在《规划》图景中,西安将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而最重要的,西安的官方定位,也从原来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城市”,变成了《规划》中的“国际化大都市”。  如何建设未来的大西安?袁纯清昨日表示,当前首要抓好三件事:第一,要多开国际航线;第二,要实现产业的国际性,既要吸引更多国际性公司来西安发展,也鼓励西安本土的企业走向全球化;第三,进一步建设好西安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使西安的城市建设更加生态、更加人文、服务更加一流。  关中其他四市一区,也均有自己的定位。根据《规划》,宝鸡市将主抓机床制造、重型汽车制造、有色金属加工制造和商贸旅游;铜川则将在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上用力;渭南的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将得到发展;商洛的发展重心放在了现代材料、现代中药及生态旅游上;而杨凌区则主要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产业。  这关中的四市一区,与甘肃的天水市,一起构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一轴”,属于该经济区内的“次核心城市”,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将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  在陕西,关中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2%,经济则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3%。为此,在陕西的发展路径设计上,关中此次划入国家级经济区优先发展,颇有些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味道。  袁纯清表示,陕西的发展思路,是通过关中地区的率先发展,来辐射、带动陕南和陕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