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奈斯比特的背景
约翰·奈斯比特早年曾涉足政坛,1963年被肯尼迪总统任命为教育部助理部长,后被聘为约翰逊总统的特别助理,政绩平平。离开白宫后,奈斯比特供职于有“蓝色巨人”之称的IBM,1967年忽发奇想“下海”创业,其时39岁。
在自己创办的都市研究公司里,奈斯比特使用自创的“内容分析”方法研究美国社会。所谓“内容分析”方法,事实上就是广泛收集各地报纸,每天对这些报纸的内容进行分类编排,建立索引和分析比较。奈斯比特始终认为重大的社会变化都是从地方开始,自下而上的,因而通过对城市、乡村变化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判断出将来的一些发展趋势。都市研究公司定期作出研究报告,并兜售给一些大公司和图书馆。当年在全球畅销1400万册的《大趋势》一书的蓝本正是这些定期作出的研究报告。
奈斯比特著述甚丰,《大趋势》取得成功之后的近20年里,几乎平均每年均有新作问世,其中不少系与他人合著。其著作包括《2000大趋势》、《全球吊诡》等。
由约翰·奈斯比特和他的女儿娜娜·奈斯比特以及道格拉斯·菲力普合著的《高科技·高思维》中,主要讲述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述的是消费科技及其对我们的影响,重点是媒体的暴力化倾向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第二部分关注的是当前正在发展中的基因技术。作者认为基因技术是真正革命的技术,它给人类带来的才是具革命性意义的转变。与十几年前“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比起来,奈氏似乎少了些锐气,多了几分沉稳,不在动辄预言人类未来的大趋势。
事实上,与国内同类图书比较起来,奈斯比特的这本新书所考察的并不是一个新主题,也并没有提出更新的观点。只不过由于生活在美国社会,因此在书中对美国文化的批判性考察和许多美国人沉迷于科技享乐现象的描述更贴近、更具说服力。不过,由于中译本的译名是一个极易引人误解的糟糕的翻译,以及中美生活水平、价值观念的差异,中国读者要想真正读懂奈氏的这本大作,并非易事。
奈斯比特始终对亚洲的前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在前几年与他人合著的《亚洲大趋势》里,他预言亚洲将会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也许是因为此,亚洲对奈斯比特有着特别的好感,其新著的中译本在东南亚一经推出,即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在《高科技·高思维》一书的中译本序言中,奈氏对古老的华夏文明也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有助于我们在高科技时代寻求人性的意义”。
作者相信“中国模式”将影响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