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江村经济》有感

为了完成一篇社会学的论文,在看完费孝通老师的《生育制度》后看了《江村经济》,有些很贴近中国农村的描写,让我一下子联想到了白鹿原里那个村庄。

作为一名人类学家,费孝通老师在考察的江村住了几个月,深入调查了江村居民的生活现状,而其中最触动我的一段话就是:“任何变迁过程必定是一种综合体,那就是:他过去的经验、他对目前形势的了解以及他对未来结果的期望。”

当时的我刚刚开学,每天除了读书学习就是去健身房跑步,不知不觉也读了不少书。为了写一篇关于婚姻制度变化的论文,也查阅了不少文献著作,感觉生活很充实,但是,在运动出了一身汗走出体育馆时,身边静悄悄的,星星也仿佛闭了眼睛,我总是对所处的世界有种不真切感。我这样的前进,会带我到达哪里?这样的充实是否令我快乐?

《江村经济》里的这段话点醒了我,过去的经验并不总是过去事实的真实写照,因为过去的事实,经过记忆的选择性美化,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的形势也并不总是能得到准确的理解,看不清只因身在此山中,现在形势吸引注意力的程度常常受到利害关系的影响。未来的结果也不会总是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因为它是希望和努力以外的其他许多力量的产物。

就像我练瑜伽一样,大脑放空,但身体还在不自觉作出习惯的动作。一个月,半年,一年,长期的努力,必定给我的身体带来变化的吧?甚至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单纯想要减肥,到后来享受拉伸身体带来的愉悦感,烦恼也随着汗水排出体外。

虽然很羡慕那些仿佛天赋异禀的人们,他们能够有创作一篇神作的奇思妙想;他们能够在舞台上绽放灿烂的光芒;他们能够不在乎外界的流言蜚语做最真实的自己......被太多优秀的人映衬的我,显得那么渺小而无力。但是,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个瞬间,让我恍然大悟,我虽然普通,却不会一直普通。现在的我,和一分钟前的我,又多了几个关于写作的想法,心里又打开了别的关窍。我又何必为一时的表面的不变而烦恼呢?

任何变迁过程都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体,与其执着于要“变”好,变强,变得怎么样,不如思变。思考我们发生变化的过程,要怎么前进,才能使我们的变化呈良性状态。这就是我读《江村经济》得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