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扛16年煤气将弃婴培养成博士,亲生父母来认亲女孩怎么说?

俗语里常常说道:“亲生不如亲养”。但同时却又有“血浓于水”这样相反的观点存在。养育之恩与生育之恩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少有二者分离的状况出现。当这二者需要相比较的时候,我们很难判断自己的所思所想之后从中做出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需要考虑的感情也太多。父母一词在我们生命中占有了太多的空间,在我们的情感生活中也是最为沉重的一项,普通人几乎没有办法能与他们做一个割舍。但今天要讲述的便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是关于“弃婴”于亲生父母和养父之间的选择与决断。

出生在湖北省孝感市的晶晶,很不幸地成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弃婴中的一个。在当年落实到户的生育政策影响下,传统农村家庭往往还是保持着老旧的观念,重男轻女的状况十分严重且普遍。一些家庭始终将女儿视作外人,认为只有儿子能够传承香火,于是导致了许多农村家庭为了生儿子,一个接一个地尝试。

其中便有晶晶的父亲,他的想法更为顽固,在家中已经出生了4个女儿的情况下仍然不甘心,还希望自己的妻子再生。可在当年经济情况不甚理想的大环境下,家中如此多的孩子是必定无法支撑的。晶晶的出生无疑给本就不怎么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见这个孩子仍然不是儿子后,失望的父亲迫于经济压力,狠下心来便将女儿丢弃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晶晶的生命并没有因为亲生父母的抛弃而走到尽头。1987年这年,从部队中退伍的肖崇阳被安排到了纺织厂,每日认真工作,和妻子祁春兰一起平淡地生活着。由于妻子身体不好,他们俩一直都没有要孩子,他们也没有什么想法。

某天肖崇阳下班回家,却看见家中的妻子怀里抱了一个婴儿。肖崇阳顿时愣在原地,不知道该做何反应。妻子连忙给他解释这名女婴是她捡来的,这下肖崇阳顿时十分惊喜了起来,当下就决定要养育这个婴儿,办理相关手续之后,便与妻子***同照顾起晶晶来。

一夜之间身为人父的肖崇阳感受到了落在肩膀上的重担,本来在纺织厂清闲度日的他瞬间有了紧迫感,不上班的日子里常常找一些零工补贴家里,希望能让女儿和妻子有更好的生活。不幸的是,由于纺织厂在几年后突然改制,大量的纺织工被裁员下岗,其中就包括了肖崇阳。妻子祁春兰身体一直不太好,一家人生活所需全都倚仗肖崇阳一人。失去工作的肖崇阳为了家庭,在外咬牙打拼,给人蹬过三轮车,最后又选择了替人送煤气这一活计。

液化气被压缩在罐子里,十分沉重,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不说,也挣不到什么大钱。但肖崇阳一直是个能吃苦耐劳的人,即便是为了多挣几块钱微薄的工资,他也坚持把液化气送到家里。肖崇阳性格比较沉闷,他不擅长用语言表达自己深沉的感情。他对女儿负责,总想给自己女儿好一点的生活。他会记得给女儿带一些路边的小玩意,也会记得女儿喜欢吃的小零食,但他总是不会在妻女面前表达自己柔情的一面,往往沉默着做自己的事。

2001年,突如其来的变故再次降临在了这个普通却又艰难的家庭之中——祁春兰突发疾病,治疗无效后便撒手人寰,留下尚且年幼的晶晶和肖崇阳相依为命。肖崇阳即便心中悲伤不已,却仍然控制自己的情绪迅速投入到体力劳动中,每日起早贪黑地拉煤气,希望将自己和妻子深爱的女儿养大成人,让她不受一点委屈。就这样,年龄逐步增长的肖崇阳拉了16年的煤气,风雨无阻。高强度的负荷让他病痛缠身,但他从未叫过苦累,将一切混合着对女儿的爱深深咽回肚子里,再次沉默着投身工作中去。

2005年,晶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在2010年拿到硕士学位之后一鼓作气,开始准备攻读博士学位。晶晶一直是一名十分懂事的孩子,她早就知道现今的父母不是她亲生的,但她却毫不在乎——对于她来说,肖崇阳和祁春兰就是她最亲的父母,无可取代。在大学期间,深知父亲不易的晶晶为了帮助他减轻压力,不仅生活节俭,一年到头也不见她添置衣物,还常常在课外打一些零工补贴家用;同时她学习也十分刻苦,一步一步稳打稳扎取得了学位。

肖崇阳将晶晶的懂事看在眼里,他也想让女儿能够过上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但能力毕竟有限,年龄也大了,实在折腾不住。有时骨头和肌肉的疼痛无法忍耐,他也只是吃一些廉价的止痛片,咬牙忍耐便继续去工作。父女二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对方过得更好,却都一同将这份亲情放在沉默里,心照不宣。长年累月的高负荷体力劳动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上了年纪更是没有好的条件去调养,肖崇阳在2013年终于再也扛不住病痛倒下了。与此同时,晶晶的亲生父母也找上了门来。

晶晶顺利取得博士证书,成为一名光荣的博士生这年,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会在这时登门认亲。原来是他们的老房子拆迁之后大大改善了自己的家境,富裕起来之后便想到了当初被自己抛弃的女儿,心下愧疚,四处打听之后找到了晶晶的去处,并且欣慰地发现她顺利长大并且成为了博士。二人无法控制地在晶晶面前流泪,不断地忏悔自己当年的过错,希望能够弥补,并且希望晶晶和他们一起回家,期间还拿出一些现金想要塞给女儿,却被晶晶拒绝了。

晶晶十分冷静,她一直都很清楚谁是自己的父亲,她平静地向亲生父母解释,她十分感谢他们的生育之恩,但她只有一个无可取代爸爸,那就是肖崇阳。晶晶拒绝和亲生父母回家,也拒绝了他们带来的优渥的生活条件,对她来说,她的父亲是那个为了她扛了16年煤气的沉默的男人,也只有他才是她的父亲,无需质疑,无需解释。

后来在上海找到工作安定下来的晶晶考虑到肖崇阳操劳一辈子,身体也被拖垮了,便将他接过来好好养病。父女二人仍然不善表达,但相处时却有自己的默契在。

姜玉阳肖崇阳始终将女儿放在第一位,他希望女儿能够独立地、轻松快乐地生活。于是在不久之后便独身一人回到了乡下,自己轻松自在些,在熟悉的环境中养好身体,平静地过了下去。我们往往在判断感情时会感到为难,比如这种亲生和亲养的争端。但无论何时,感情的问题必定会由感情来解决,而这也就是判断一切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