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是几本院校?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本科类院校,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工程管理、经济学等专业,建校64年。

华北电力大学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Nort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学中方牵头院校,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中国电力高校联盟、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发起单位,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工程管理、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工业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核动力工程全范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发电厂实践教育中心(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电网实践教育中心(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核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1969年,学校迁至河北邯郸,1970年迁到保定,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同年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为华北电力大学。2003年3月,学校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教育部管理,正式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5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分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一校两地(北京、保定)三校区,两地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有教职工3千余人,全日制本科生为24503人,全日制硕士生8186人、博士生1216人,外国留学生1004人。

学校有建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29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及研究基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5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河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分为校部图书馆及保定校区图书馆,校图书包括纸质图书、纸质期刊合订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其中,生均纸质图书58.41册。电子图书155.5387万册,当年电子资源访问量5230.86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854.53万篇次。有中国学术期刊、读秀知识库、SCI、EI、IEL、ASME、Elsevier等中外文网络数据库(含镜像)近70个(北京、保定两地***享),形成了以电力、动力文献为特色并涵盖经济、管理、信息及人文学等多学科多形式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学校与中国国内外100余家大型能源电力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建“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发电协同创新中心”“能源互联网学院”等一批重点校企合作平台,***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与20余家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

学校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3个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省部级精品课程43门、国家双语课程4门,12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校有1个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双一流”建设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学校两地实质性一体化办学,***设有14个专业学院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设有64个本科专业,涵盖理7个学科门类。

截止2021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2961人,有专职教师1801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0人。有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7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