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1.含义: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概况:
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5.影响:
(1)积极
①在周朝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③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在封国得到推广、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2)消极
①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②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6.发展演变:
(1)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争霸;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不断发动兼并战争。
(2)废除:秦朝建立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3)遗存: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仅为皇权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二)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含义:宗法制是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分为大宗和小宗,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特点: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家国合一,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5.影响:
(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知识补充]?宗法制度的瓦解
(1)小宗上升,大宗沉沦:①王室内部:废嫡长子改立庶子,导致西周灭亡;东周时王室进一步衰落。②诸侯国内部:大夫专权,互相兼并;贵族没落平民崛起。
(2)人才流动:①西周:世官制下,人才引用限于宗室子弟,依照身份等级任命。②东周:因列国竞争与尚贤思想,不局限于身份等级和宗法传统,出现许多布衣卿相;用人唯才,不受宗法血缘关系限制。
(3)中央集权体制出现:变法裁抑贵族,以定额谷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户齐民转变。
(三)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
1.目的: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题,即天下归心。
2.内容: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3.影响: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4.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深化拓展]
一、分封制的影响
1.对西周统治
(1)积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主的地位,同时扩大了统治区域;打破了殷商时代各方国聚族而居的血缘政治状态,为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的生长聚合。
(2)消极方面: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用宗法血缘关系维系的政治军事同盟,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王室实力一旦削弱,就必然形成诸侯割据局面,危及统一和安定。
2.对后世社会
(1)分封制影响着后世皇权专制和皇权至尊的皇族分封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