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的历史传说
吴山在宝鸡,处在秦岭和陇山的合围之中,位居群山之首,是中国五镇山中的西镇名山。又名“吴岳”,亦名“岳山”,山势巍峨,五峰挺秀。130多通石碑,记载着几千年来历代帝王将相祭祀礼拜的历史。这是因为它与一位非同一般的历史人物--吴太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传说远在禹夏之际,周太王古公亶父继承后稷、公刘的事业,由一个游牧民族发展为农业先进部落,率领部族从彬地即今天的旬邑、长武、彬县一带,循着漆水和沮水,翻越梁山,迁居到渭河北岸岐山之南的平原地带,安邦定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为长子,仲雍为次子,季历为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灵利,相貌奇伟,很有王者风范。古公亶父从周人的长远发展着想,拟把王位传给三子季历,这是因为季历的妻子太妊是姜姓部落头人的女儿。联姻可以达到政治联合。政治联合对于具有雄心但又弱小的周人来说何其重要。深谋远虑的古公虽是如此打算,但又怕引起纠纷。按当时的授权规定,长子太伯顺理成章当继承王位。古公却要打破这个规距,显然是逆风而上,困难重重。这让他左右为难。太伯看见父王愁眉不展,善于洞察秋毫的他,很快就知道了父王的心事,当即和二弟仲雍相商后,就以给父王进山采药为由,奔到离岐山不远(100多公里)的吴山避居,作出非常明智的决定。季历在大哥?二哥毅然出走的情况下,只好接受王位。后来,古公去世,太伯、仲雍奔丧,季历定要将王位还给太伯。而作为具有合法身份继承王位的吴太伯,这回把自己和三弟季历相比较,当是自愧不如,便不心生嫉恨,也不怨天忧人,自己不行就是不行,何必打肿脸充胖子。当即力断,回避退让,相偕二弟再回吴山。季历不愿委屈大哥,追到吴山执手恭让王位。太伯无奈,只好与二弟带着族人南迁,在江苏无锡一带建立了吴国。
在陕西陇县西南,与宝鸡市境交界处。又名岳山、吴岳、汧山、西镇山。《尔雅.释山》以为五岳之一;《史记.封禅书》分吴岳、岳山为二山;两《汉志》谓吴山即汧山;隋唐后志则别有汧山、吴山。盖因冈峦绵亘,延及其南,故一山两名,均属太岳山脉。今山有十七峰,皆高峻清秀,有雷神洞、笔架山诸胜。《元和郡县志.汧源县》:“[吴山]在县西南五十里,秦都咸阳,以为西岳,今为国之西镇山。《国语》谓之西吴。”
吴山座落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境内,山峰挺拔俊秀。它由五个各成体系又互相接连的山峦(即大贤峰、灵应峰,会仙峰,望辇峰、笔架峰)组成,既有西岳华山之险,又有桂林山峰之秀,实在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名山。相传,它原来的名子不叫吴山,而叫岍山。
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娶大将长孙无忌的妹妹为妻。长孙无忌的老家在宝鸡县香泉公社的孙家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封长孙娘娘为皇后。他们夫妻情投意合,恩爱无比,***理国事,使唐朝逐渐强盛起来。
有一年,长孙皇后患奶疮,流血流脓,久治不愈。京师长安所有的名医都看遍了,不但看不好,反而越来越厉害,脓血气味臭不可闻。太宗皇帝十分心焦,却毫无办法。长孙皇后见自己久病不愈,不但无法为太宗分忧,反而使太宗常伴床榻,恐误国事,就推说自己思乡心切,要回乡省亲。唐太宗见她病成这样,没有答应,皇后又说自己要到民间去寻求偏方治疮。唐太宗明知去也无益,但为了不使皇后对生存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只好让她多带几名随从官员前去。
时值盛夏,轿子出城后,皇后隔窗望见山河美景,顿觉心清气爽,就催轿子快行,可是那帮轿夫怎么也走不快,细看时轿夫们已汗流浃背,一个个捂着鼻子,随从官员、太监、宫娥彩女也都远远地跟在后边。他顿时气上心来,正耍斥责他们,仔细一想,也难怪, 自己一身腥臭气味,定是熏得人家这样。于是她命停下轿子,摘了霞披风冠,脱去锦罗绣衣,交给差官,叫他们全都回去。这帮差官吓得爬在地上捣蒜似的磕头求饶,但当她们弄楚皇后确是实意,犹如脱缰野马似的抬上空轿一溜风地回长安去了。
从此,皇后独身一人,晓行夜宿,艰难地行进在关中古道上。饥了,吃的是农民的粑粑馍,渴了,喝的是山泉水。一天傍晚,长孙皇后行至一个偏僻的山沟,正愁无处歇息,却见前边林荫深处有座庙院,近前见是座华佗庙,推开虚掩的庙门只见庙内整洁清静,蜡烛高燃,华佗塑像端坐供台,香炉内几炷香还冒着清烟。皇后忙点上一炷香,跪地祈祷, 口中念念有词道: “都说你是位神医,最能替人解除病痛,不知能治好我的奶疮么?”言毕又摇摇头,叹息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参拜毕,自觉困倦,便就地和衣而睡。不知过了多久,只见一个人跪伏在地, 口称有罪,皇后慌忙坐起问道: “你是何人,身犯何罪?”那人道: “臣民华佗,不知皇后驾到,有失远迎,故而前来请罪问安。”皇后听说是华佗,连忙说;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华佗起身站立一旁。皇后道: “既是神医到了,请救我一命,恩同再造,永生难忘。”华佗道; “臣民此番前来正是此意。皇后不必多虑,此疮并不难治,只需十年陈黄酒洗浴便会好的。”她刚要问到何处去找时,华佗道; “此番西去,定能找到。皇后保重,臣民告辞了。”说完作了一揖,便转身出了庙门。皇后这才想起自己还未感谢人家,急忙起身追出庙门,不防脚下绊了一跤,惊醒过来,原是—梦。此时,夭色徵明,皇后拜过华佗塑像,便起身上路。
皇后边走边打听,一路上见的酒家不少,都没有十年陈黄酒,她几乎要绝望了。这天傍晚,长孙皇后来到贾村西塬上,老远就闻到一股酒香,一打听,是吴家沟吴岳开的酒店,就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前去打听。
酒店掌柜吴岳,三十四五年纪,是个老实憨厚的人。他家祖辈靠酿酒为生,远近闻名。这时他正准备第二天的赶集货,忽见一妇人走来。那妇人来到门口,深施一礼道: “问大哥,贵店可有陈年黄酒么?”吴岳见这妇人虽穿着朴素,言谈举止却稳重大方,相貌十分惊人,猜想可能是个知书达理之人,就对她敬重三分,忙上前还礼并问她姓甚名谁,家住哪里,打听黄酒作何物用?皇后推说自己家居香泉,姓宋,并将黄酒能治好奶疮的事说了一遍。吴岳听了很是同情,说, “实不瞒大姐,小店黄酒倒有,就不知能不能用?待我与你看过。”说完走了出去。
原来这吴岳家确有陈年黄酒。十二年前的一天,父亲叫他担担黄酒去贾村街卖,他打开窑门装酒,冷不防缸里窜出两条碗口粗的花蛇, 口里喷出一尺多长的火焰冲向他来,吓得他一声惊叫,跳出窑门。此后,每到夜深人静,常会听到蛇尾的击水声。因此十多年来,窑门紧锁,没敢再进那窑。前几天,妻子带上两个娃住娘家去了,他走进窑门仔细听时,一点声响也没有了,拨开窗户扔进几块小石头,也毫无动静。他这才一手端灯,一手拿棍,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窑门开处,酒香朴面而来,看那酒缸时,清亮见底,那有什么长虫,一颗提到嗓子限儿的心,这才放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吴岳出来说“算你有运气,酒好着哩。”皇后一听,喜出望外,就央求吴岳取酒让她洗疮。吴岳明知此酒不能再卖了,就把她领进窑里说: “小店酒多的是,你就随便用吧。”说完顺手关上门,走了出去。
皇后多日来很少饮酒,今日闻到酒香,不免酒瘾发作,尽管这酒比起皇宫的酒来有天地之别,她也顾不了这许多,拿起木勺舀了满满一勺一饮而尽。饮了酒,她才舀了半盆黄酒,脱掉上衣洗起奶疮来。谁知刚一动手就觉得钻心似的疼痛,她不由得“哎哟”大叫一声。吴岳在外边听见喊声,以为是长虫出现,提根棍子慌忙冲了进去,急问是怎么回事?当他看清没有长虫,而只有皇后那裸露的上身时,惊得赶紧退出窑门。皇后连忙披好衣服,央求道: “敢劳大哥帮帮忙,我疼得实在不敢动手。”吴岳感到十分为难,就说; “自古男女有别,我怎好给你去洗?”皇后忙说: “事到如今,还管什么男女有别,只要能治好我的奶疮,便是救我一条性命,那管这些清规戒律?”吴岳见他说得恳切,便点头应允。
这吴岳不但是个酿酒好手,还略通医术。他用手轻轻将皇后乳房内的脓血慢慢挤出来,然后蘸上干净的黄酒灌洗。洗毕刚要安排皇后歇息,同村李二突然闯进门来,嚷着要喝酒。这李二是村里有名的二杆子、快三十岁了,还没娶下媳妇。他看见皇后,眼珠子不停地打转转。吴岳忙把他领进厨房,打上酒来。李二边喝边戏谑道: “吴哥,嫂子才走了几天,你从那里弄来这么漂亮个野婆娘?”吴岳气得脸色铁青,压低声音道: “不许胡说!”接着他将前情略讲一遍。李二依然阴阳怪气地嘻笑。吴岳上前一把抓起他的脖颈道:再胡说,我就捶死你!”说着抡起铁一般的拳头就要打。李二见吴岳认真起来,吓得慌忙告饶,吴岳这才放开了他。李二走后,吴岳安排皇后住下, 自己到另一个窑里去睡。长孙皇后身体十分疲倦,躺下不久就睡着了。半夜醒来,觉得奶头疼痛慢了,便知是酒力发挥了作用。她接连又在吴岳店里洗浴两天,乳房上便坐上了一层痂,也不甚疼了, 自觉疮势好转,千恩方谢辞别了吴岳就要动身起程。吴岳装了满满两萌芦黄酒,送她上路。
皇后离京不到半年,西宫娘娘玩弄权术,乱施淫威,内宫乱作一团。唐太宗为此很忧虑,十分怀念他的贤内助长孙皇后。正欲派人打听皇后下落,却接到陇州奏章,得知皇后已回到乡里,病也治好了。太宗喜出望外,亲写御书一封,派人将皇后接了回来。
皇后回京后,念念不忘吴岳救命之恩,就禀明太宗皇帝,派人前去接吴岳进京封官领赏。朝廷大臣来到贾村塬后,不知详细地址,就在街上四处打听,偏巧问到李二。李二问清情由,指了方向, 自己先奔回村里报信。他突然生出了个念头,想吓唬吴岳一下。就故意慌慌张张跑到酒店,气喘吁吁地说: “这下可不得了啦!那次在你店中洗奶疮的妇人原是当今长孙皇后,这事让皇上得知后,派人捉你来了!朝廷兵将已到了贾村街,我亲眼看见的!”吴岳瞪大眼睛疑惑地说; “这话当真?”李二一本正经地说, “这回不哄你。锤子砸在磨扇上——石打石!”吴岳坦然地说, “你要哄我咧,为人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我有怕的啥呢?”李二冷笑了一声,说; “怕啥”?你留人家住了两天三夜,恐怕你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咧!”吴岳见李二说得一本正经,不象哄骗人的样子,心里暗想,是啊!从古到今,那个皇帝不错杀几个人?与其让人杀了,倒不如自己死了落个囫囵尸首。”他没有再多想,拿根麻绳,径直下了七盘坡。
傍晚时分,朝廷大臣来到村上,说是要请吴岳进京封官领赏,急得妻子儿女跑前跑后找不见人。第二天寻到岍山脚下时,吴岳已吊死在一棵弯腰柏树上了。朝廷大臣只好搬上吴岳家老小进京复命。
唐太宗孙长皇后听说吴岳自缢身死,十分悲痛。皇上传下御旨:封吴岳为成德王,把岍山改为吴山,并增设吴山县,派尉迟公敬德在吴岳自缢的地方监修庙宇,塑造金身。那时全国名山分为,五岳,四镇,吴山被封为西镇。
从此,这里香烟不断。据说唐太宗和长孙后皇后还亲自庙上祭奠过呢。
中国历史上的“五镇山”是和“五岳”齐名的名山:分别为西镇吴山、东镇沂山、北镇医巫闾山、南镇会稽山和中镇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