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回族大学生的思想处境是怎样的?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有多少信仰坚定的穆斯林先贤志士,早已离我们远去,消逝在苍茫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不断涌现的中国回族知识分子,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和躬亲示范描画勾勒出正在酝酿的和已经付诸实践的教门发展走向。然而,现如今的回族大学生们普遍缺失了坚实厚重的宗教素养和自我内心本真的感悟,自然而然地表现为从外表到内心,完全的民族***通性的丧失和遗忘,于是呈现出现代大学生特有的精神空虚、思想空白、道德颓丧,新一代的回族大学生正在逐步疏远纯洁无瑕的清真寺,偏离正道,堕入迷途,不可自拔。目前,在回坊上、大学校园里,许多自我标榜为穆斯林大学生的青年一代,包括我在内,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从小被父辈祖辈告知什么是六大信仰,什么是礼拜封斋;各位先知先贤的故事听了又听,讲了又讲;每天听着宣礼声成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要请阿訇乡老过乜帖。直到上学之后,接受了与从小的信仰教育体系完全两样的灌输之后,于是把两者完全对立起来,自己有意无意地认为:从小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与学校的科学文化教育风马牛不相及,水火不容,于是在两者间进行着痛苦的抉择,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间,游离彷徨,不知所措。如此便造就了日后形式化的回族大学生的思想格局。“你信仰伊斯兰,能给你带来什么益处?”这是一位外教人士,别有用心并意味深长的问话,他的问话对象是一位在某高校还算出类拔萃的穆斯林大学生,这位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穆斯林的家庭环境中,其自身也还算是谨守伊斯兰规范,但却被发问者当头棒喝,脑子一下空白了。之后的好多天,他都在扪心自问:“对啊,我信仰伊斯兰,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呢?我信仰伊斯兰究竟为了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不妨拿来也问问我们现如今众多的回族大学生们,或许答案不能令人满意。一、学校文化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家庭信仰教育很难满足需求。几十年来的学校教育逐步加深,众多的回族孩子们也加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行列,这本身是件好事,但也应当看到,这是把双刃剑:拥有坚实的信仰基础和虔诚举意,学习了各种知识之后,可以为自己所用,可以为穆斯林社区所用,反哺穆斯林大众,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个人;反之,伊斯兰信仰脆弱,一旦植根学校教育的土壤,思想上发生了对早先穆斯林家庭教育的质疑,甚至是否定,于是精神渐趋迷茫和空虚,无所适从。为数众多的现代大学生,思想极度空虚,追求物欲、肉欲,甚至发展到犯罪谋杀,这不能不说是拥有高度科学文化知识的新一代的可悲。那么,回过头来反思一下我们自感骄傲的穆斯林家庭教育吧,原来却是支离破碎,毫无章法。时代造就了文化素质本来就不高的家长们,他们身上有的只是对伊斯兰肤浅的认识,以及对教门事业火一样高涨的热情。新时代的回族大学生们,身受如此之教育,时常感到祖辈、父辈的无知世俗,于是他们之间的“代沟”产生了。“代沟”的产生,直接导致新一代精神信仰的茫然、淡化、消失。因此我认为,若要回族大学生目前的现状有所改观,根本问题之一,就是要加强家长的伊斯兰素养,提高家庭和谐程度,努力营造伊斯兰家庭氛围。二、清真寺文化交流职能缺失,清真寺内俨然出现老龄化趋势。清真寺既是敬拜真主的清静之地,又是理想的学习交流的场所。作为穆斯林大众心目中神圣之去处,怎能让其如此被冷落,以至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呢!回族青年独具进取精神,他们的加入有助于增添清真寺的活力,清真寺文化交流功能的发挥与之相结合,两者各获其利,于教门发展,于穆民团结,于伊斯兰知识的整合,有百利而无一害,何患之有?有所谓患得患失者,大多是年已老迈的穆民长者,他们社会阅历固然丰富,回坊上的大事小情烂熟于胸,但却嫌青年人在寺里太“吵闹”。这恰恰造成了,回族青年们不愿到寺里来受老年人的指责和训斥,老年人们也感叹“世道不古,青年无知!”清真寺俨然成了“回族老年公寓”,放眼望去,一片银白皓首,死气沉沉。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恶性循环何时了?清真寺应当发挥其文化思想交流窗口的巨大作用,很好利用清真寺的有利优势,吸引回族青年学生的新鲜文化思想,为清真寺所用;清真寺也要有包容感化青年们的精神思想,实现双赢,何乐而不为!三、回族社区忽视对回族大学生群体的关爱,大学生盲目追求“西化”。国家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学校扩招成为必然,回族大学生在全国范围内自主择校,自由学习流动,已是势不可挡的潮流。那么,相对固定的回坊社区,应当发挥其优势,不仅要向贫困回族学生伸出物质方面的援手,而且要在他们的思想精神上给予应有的帮助和关爱。但看起来,在这个问题上,回坊社区和清真寺做得很不够。身处时代发展大潮之中的回族大学生,尤其是异地他乡的回族大学生,只身来到一个陌生之地上大学,耳濡目染的是社会物质经济的不断繁荣,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涌现,其他各宗教信仰的不断渗透,或许对于回族大学生来说,有些难以应对,加之本身对伊斯兰信仰的模糊认识,他们有些不知所措,迷茫而不自知。在学校里、社会生活中,自我内心的精神思想与自身回族的身份,无数次的发生碰撞,使得不够完善的内心世界杂乱无章。他们争相探究基督、天主、犹太教义思想以及中外各种哲学思潮,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孰不知却把至纯至真的伊斯兰教义哲学抛于脑后;他们追逐现实生活的无意义的明星,喜欢与“英语角”美籍英籍外教沟通基督教教义思想,孰不知身为回族青年的他们,天生固有的伊斯兰思想正在悄无声息地泯灭消亡;他们争相欢度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等,孰不知其中夹杂了很多基督教、天主教思想在内,而误入歧途;他们追求来自韩国道教的“跆拳道”和来自印度教的“瑜伽”功法,美其名曰:强身健体,孰不知我们千年古教伊斯兰已有自己强身健体的武术功法……可悲!可叹!究竟是回族大学生蜕变了呢,还是穆斯林大众缺少了对下一代的关爱呢?我想后者是前者的诱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