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东之的圆梦足艰辛

路东之的收藏一开始便逃避庸俗、华丽和热门,从而取向高古、大雅和冷门,并一直把学术价值放在首位。他发现历史正在开敞一道玄机,一道透出奇异光茫的纤纤细缝。是历史在成全他一介书生,让他在十几年的“瞬间”八方蓄宝,迅速建立起一个足以和50年前那些集学识、权力与金钱于一身的前辈大家比肩、品位高雅而结构庞大的收藏体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开始从“文革”的梦魇中醒来,文化开始复兴,个人意识和财富意识逐渐觉醒。一个具有大众文化属性的收藏热在全国范围内迅速生成。越来越多的人从收藏行为中感受到了快乐、美好和价值并有所成就,路东之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把自己那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名为“梦斋”。不到十年,梦斋已经成为文物库房,储满了各种各样的神奇宝物,也储满了他收藏五千年文明的大梦。他最初构成系列的收藏是瓦当,1993年,他在北京举办了“路东之收藏瓦当展”,这是关于中国古代瓦当的第一个专题展览。随着“梦斋秦封泥“的重大发现和新石器时代黄河文明彩陶的大规模入藏,他开始梦想创办自己的博物馆。

1996年4月,路东之拟将梦斋藏品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创办“东方文明博物馆”,却为种种原因而伤心未果。就在他为之痛苦的时候,历史再一次敞开了缝隙。在经过许许多多收藏家不断的努力下,北京市文物局决定特批成立首批中国私立博物馆。他开始了创办博物馆的实质性谋划,后经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全面认真的考察、鉴定和论证,1996年10月30日,中国首批四家私立博物馆,路东之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名列其中,这一天是他35岁生日。一时间他成为了新闻人物,每天都有人想来采访和参观。他们不能明白博物馆成立和开馆之间还隔着千山万水,不知道残酷的现实正在给路东之这个沉浸于梦幻和诗歌的末代书生以巨大考验。也许真是天降大任而吉人天象,也许真是“有菩萨不住色”,经历了事先无论如何不堪想像的艰难困苦,1997年6月15日,古陶文明博物馆隆重开馆。人们涌向展厅,无论展品的珍贵和精美,还是展陈的专业化程度和文化品位、艺术风格,都确实超过人们的预想。若干年后,一位国际博协主席指出,“小型化、专题化、私有化”是未来全球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古陶博物馆与之恰恰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