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屈能伸意思

能屈能伸的意思是: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能适应各种境遇,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抱负。

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人的性格;近义词:随遇而安、能伸能屈;成语出处:《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成语用法:尺蠖是一种蛾的幼虫,样子有点像蚕,脚生在头部和尾部,行动时要将长在尾部的脚。移到了齐近头部的脚,在头部的脚,再向前移去,如此反复,所以它前行,就是不断弯成弓形再放;韩信受胯下之辱,日后做成将军,更是说明了大丈夫只有能屈能伸,才能做成大事。

关于能屈能伸的成语故事

春秋后期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身受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两年后,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夫差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去贿赂吴王夫差,文种见了吴王,献上西施,说越王愿意投降做他的臣下,请吴王饶恕勾践。

刚愎自用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最重要的是他看上了西施的美色,答应了越国的请求,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来到吴国,勾践为吴王养马,范蠡为奴伺候吴王,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践甚至尝夫差的粪便辨别病情,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能屈能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