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莲花灯的资料?
《莲花灯》是流传已久的童话,很多剧种都在争相搬它。剧名有《两座房子》、《破山救母》等。故事在说唱文学中流传,宋元时期已收入戏曲,如南戏刘玉鑫Xi的沉香,北方杂剧王子沉香的劈华山,都已失传。据清代焦循戏剧记载,乾隆、嘉庆年间,安庆梆子曾演过“沉香王子劈山救母”。后川剧、汉剧、湘剧、徽剧、晋剧、云南戏、秦腔、河北梆子都演过这个戏。
该剧最著名的版本是河北梆子剧院1959演出版,由王根据老版河北梆子改编,河北青年跃进剧院首演。在改编中,删除了刘彦昌与王桂英复婚、秋儿出生等情节,加强了对人物性格和戏剧情境的渲染。1976出品的戏剧艺术片就是这个版本。
剧情:传说,在华山上,邪恶发生,伤害生命。三位圣母院经常使用莲花神灯来消除雾气。草药医生刘彦昌钦佩圣母院的美德,圣母院热爱刘彦昌的拯救世界之旅,于是他们结婚了。三圣母院的兄弟二郎听说了,干涉了一下,被圣母院用神灯逼了回来。一年后,圣母生下沉香。二郎神趁着圣母庆子百日,命哮天犬偷了莲花灯,将圣母擒获,碾压在华山下。白木香被霹雳大仙救下,赐武功。十五岁打败二郎神,用斧头砍华山救圣母。
如前所述,在河北梆子版本中起关键作用的舞剧《荷花灯》,是我国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它有三幕六场,分别是《坠入情网》、《沉香百日》、《深山练武》、《父子相会》、《斗龙取斧》、《破山救母》、《李中林》。舞剧在继承中国戏曲舞蹈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舞蹈素材并加以创造性发挥,对中国舞剧民族风格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三圣母院的长绸、刘彦昌的衣袖、沉香的宝剑、大雷仙的吹尘、二郎神和啸犬的身法,都是在戏曲和舞蹈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极具表现力。“百日沉香”会场展示的扇子、手帕、“莲香”(一种喧闹的花棍)、“大头舞”(面具),用丰富多彩的汉族民间舞蹈烘托出欢乐的气氛。日本和苏联研究并演出了该剧。1959这部剧被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了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剧。1994导演应香港市政局舞蹈团邀请在香港排练。主要演员有胡军、曹宝莲和周。
让二堂之子(又称“让二堂之子”)是许多戏曲的老传统剧目。重要情节是:圣母玛利亚被囚禁在华山,刘彦昌中了头彩,嫁给了王桂英,生下了秋儿...沉香和秋儿在图书馆误杀了太师的儿子,刘彦昌打算放弃儿子去死,想着圣母玛利亚,想留住沉香。最后,王桂英放弃了他的儿子。这种折子戏经常由著名的京剧学生表演。剧情动人,但节奏缓慢。除了刘彦昌的那段“从前有一个孤竹君子”,其他的处理都不好。
越剧大师张桂凤、吕瑞英于1954年2月首演了这首诗的移植版,其中张桂凤的《流水》和《荀子》中的《范二》广为传唱。据说和许也有演出书籍。
这出戏最近被改编了两次。一本是中国京剧院的李维康和耿其昌在纪念惠班进京200周年观摩研讨时所作的演出书。该版的价值在于适当注入了人性化的元素,纠正了老版的老主题,尤其是新加入的“反黄儿”,感人至深,化平淡为辉煌。
另一次,在国庆50周年演出期间,上海京剧院投入巨资,为院内5名“研究生”量身定做了一台豪华的莲花灯,编剧罗怀珍,导演孔晓时,主演石民、李俊、Xi中路、严庆谷、胡璇。不幸的是,这个版本并没有预期的好评和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