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主妇用手机看电影。
尽管工作人员精心为王安迪画了妆,但还是难掩她瘦骨嶙峋的身材。在我的记忆中,她多肉的脸凹陷成一种奇怪的形状,再加上同样深陷的眼窝和明显突出的面部骨骼,她的整张脸呈现出一种让人恐惧到骨子里的惨状。
两个多小时后,一缕轻烟在她周围穿过华颂。只有那个小骨灰盒和里面的一些内容证明她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作为一个见证了她所有重大变化的老朋友和同乡,我能做的只有从心底里叹一口凉气。
这个淡然的词,既有对生命的无常与脆弱的无奈,也有从她的人生经历中看透人性弱点后发自内心的心寒。
02
作为一个走过一生的个体,王晓太年轻了——再过两个多月就46岁了。
就个人而言,她的厄运是从她遇见于和并爱上于和的那一天开始的。那一年,他们和高二一样。于和是18岁,她是17岁。他们在同一所学校,同一节课,但在不同的班级。
赢得于和的心和爱几乎是王安迪短暂一生的唯一目标。事实上,正是这个目标,让她不偏不倚地走进了人生的深渊。
虽然王安迪不像贾宝玉那样天生有玉,但他也带了一手好牌。她的父亲是当地知名企业家,有两个哥哥,全家人对她有求必应。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她自然养成了骄傲甚至自负的性格。无论她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她一定会赢。包括男人。
如果有人猜测这个王安迪一定很丑,那就大错特错了。王安迪本人身材优美,牙齿洁白。要不是命运捉弄人,她应该有比常人好很多倍的人生。
从表面上看,于和,一个带着温和笑容的高瘦男人,是一个帅气的男孩,一个纯绿色低碳的角色,没有毒。对王晓来说,他能治愈一切疾病。
但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在王安迪上次表现出的粗鲁和冷漠,在我看来,根本不配“夫妻”这个词。
于和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贫穷而木讷的小学老师,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偶尔去附近的商户家打打杂。
但即便如此,于和还是不喜欢那个在我不知道的时候主动跟在他身后的富婆。
他喜欢的是一个同样普通家庭,但学习成绩很好的女班长,而不是一个因为家庭条件优越,在学习上总是最后一名的“公主”。
为了追上他心目中的男神,王安迪使尽了浑身解数。他不仅让家里人出面找学校的老师帮忙,还从走读生变成了寄宿生,学着自己洗衣服,为了尽快接近自己喜欢的那个人。
03
高考结束,一向成绩优异的何玉金邦高中被邻省一所非常著名的大学录取,但王安迪踮起脚尖,依然只获得了本省自费留学的机会。
明显的距离并没有抹杀王安迪的势头。另一方面,她一有机会就跑到于和的学校,帮他买衣服和鞋子,未经允许就高调开车围着他转。
一段时间后,所有人都知道于和有一个美丽而痴情的有钱女友。男同学羡慕的开着玩笑,女同学敬而远之。
于和问心无愧地享受着这一切。然而,每次王安迪去学校找他,吃完晚饭看完电影,他还是掉头回学校,从来不提要给王安迪找个招待所,或者送她去招待所。
当王安迪暑假回来跟我说这件事的时候,我劝她,她已经这样了,于和还是这样。她最应该想的是要不要继续这段感情。
她回我说:“这辈子,生是于和的,死是何家的鬼!”"
我记得很清楚。听到她这么说,我心里一震。同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劝她。我只好故作高深地回复她:“回头岸。”
很明显,我这四个字不幸被她当成了空气,一句话就成了预言。
大学毕业后,我得知于和已在南方的一家外企就职。王安迪仿佛一夜之间长出了翅膀,以最快的速度飞了过来。
两个多月后,王安迪打电话给我,语气极其压抑:“燕子,我帮他租房子,买电脑,他都接受了,可为什么还是那样?我该怎么办?”
04
原来,王晓看出何玉刚加入这个家庭时并没有提供多少帮助。他和人合租在一个有七八间小平房的院子里。厨房是用过的,浴室很臭。
过去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费给他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给他买了一台顶级的电脑,但于和还是不肯靠近她。
其实在我心里,我对这种发帖主动送上门的做法并不以为然。
平心而论,王安迪自身条件还算不错,圆脸圆眼,破皮,小鼻子樱桃嘴,不胖不瘦。他虽然个子矮,家境远超常人,脾气有点嚣张但心思不坏。
这样的女人,很多男生争抢。如果她不拿一张热脸去贴于和的冷屁股,我不知道她会有多高兴。
人就是这样。你越是给别人贴热脸,别人越是装腔作势看天花板,越是看不起她,不珍惜她。
只是,令我惊讶的是,不到三个月后,我从附近的人那里得知王安迪和于和订婚了,因为她已经有了于和的孩子。
我放心了。俗话说,女人追男人隔层纱,这层纱笼罩着于和,也特别牢固,特别难扯断。现在终于好了。一心扑在明月上的王安迪终于来到了《忠实的妻子》中,迎来了真正的幸福。
我衷心祝福她。
王安迪的婚礼因为她父亲哥哥的身份和婚礼的排场而轰动一时。婚礼上,她也笑得像朵花,“幸福”二字从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
我只是看着她像一朵盛开的玫瑰,穿梭在满座的宾客中,感到一声命运的叹息。
这样的女人上辈子真的拯救过银河系吗?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为没有活路而感到羞愧。
05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因为王安迪不习惯南方火热的生活,他提出回家。也从南方辞职回到家乡,在王哥哥的支持下创业。
王安迪的父亲利用他的关系为于和从台商那里获得融资。于和食品加工厂的规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壮大,两人很快买了房和车。
那些年应该算是王安迪人生中最后的亮点时刻。因为他们富起来后不久,关于于和的流言就传开了。
起初,有传言说于和曾亲口告诉一群酒后寻欢作乐的高中生,他是被王安迪陷害的,才真正和她在一起。他喜欢的,爱的,一直是当年的女班长。
我在心里叫了一声。人都是贱的。如果你给他三种颜色,他会觉得凭自己的本事可以开一家染坊。容易得到的往往不珍惜,得不到的却总有渴望。
如果于和没有借用王家的力量,他会独自在南方旅行。短短十年时间,他想拥有一个近百人的工厂,有房有车,有女儿有老婆,以他的大脚趾可想而知有多难。
但他捡了这么大的便宜后,还是觉得委屈。他在外人面前说王安迪太坏了。这个人绝对不地道。
我开始暗暗为王安迪担心。
因为,他既然不接受她,就不应该一开始就接受她对他的好。现在在享受她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又被贬低,说好的是自大,说坏的是人渣。
有时候世界上的事情真的说不清楚。正当我绞尽脑汁想找个借口给王安迪打电话一探究竟的时候,一天晚上她猝不及防地哭着给我打电话,说她和于和大吵了一架,离开了家,不想回娘家。
我只好耐心劝她找个地方暂时安顿一晚,第二天再做打算。
06
第二天一早,我收到消息,王晓要坐高铁来看我。我不敢赶,就请假去接她了。
时隔多年再次见到她,不得不感叹时间是如此的残酷。
作为一个刚刚结婚十年的女人,王安迪的变化太大了,我都张口结舌了。同时,我也知道她渴望找个人倾诉。我这个不爱说闲话的老朋友、同乡,无疑是最佳人选。
说话间,我尽最大努力去忽略王安迪蓬乱的头发,黝黑粗糙的皮肤,还有他过早弯曲的背,但它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往我脑子里钻。
都在讲述同一个主题:这个女人的婚姻,既是传奇爱情的坟墓,也是火坑。
果然,王安迪的故事证实了我的猜测和谣言的真实性。
于和犹豫了很久,这次他被王安迪抓住了。有确凿证据证明他带女人单独出去旅游,买奢侈品。
王安迪表情一片空白,然后露出一丝苦笑:“连你都知道他班长第一次谈恋爱了,呵呵。是也不是,班长顶多是白月光和烂桃花。”
这直接堵了我的嘴,开了我的耳朵。
王安迪说,在那些日子里,她真的听从了一个坏朋友的建议,在于和的饮料中加入了点菜,以真正得到于和。但她相信,于和早就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人,否则他也不会让她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冒充自己的女朋友,他也会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为他做的一切。
07
她以为她真的从心里感动了于和,但实际上她只是感动了自己。
婚后,于和利用了她对他的迷恋,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甚至在怀孕时也是如此。所以她不得不自己学习做饭和做家务。大宝预产期前几天,她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因为贫血晕倒在地。不知道恢复了多久。
所以生完宝宝后,我辞了保姆,强烈要求回老家发展。于和回来发展,不是王安迪的意思,而是他自己的要求。当然,王安迪是欢迎的。
于和创业的所有经济支持和个人关系都是她的家人给的,但她的公公婆婆并不领情。人人都说于和是人中之龙,她攀上了他们的皇族。
买了房子带婆婆一起住后,老人不但不帮忙带孩子,还把所有家务都扔给她一个人。他时不时找借口问她要钱,直言这钱是她儿子挣的,她用了也是天经地义。
于和对她更加恶劣。
她不仅要把他的衣服熨得整整齐齐,还要在他回家吃饭后准备醒酒汤。如果孩子跟他闹,扫他脸就是一顿骂。
王安迪会和他争论的次数更多,但于和总会用一句话把她堵得筋疲力尽:“既然我这么不堪,你为什么还要追我?”
为什么人总是容易被最亲近的人伤害?是因为他知道你最忌讳什么,最在乎什么。像于和一样,他知道王安迪的七寸在哪里,他也选择从那里开始。
但是我们能做什么呢?难道不是王安迪主动提出这个致命弱点的吗?
08
不仅如此,于和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初恋的痴迷。好在初恋混得好及时看清了他的本质,果断离开了。
王晓发现证据表明他不止一次用手机和其他女人越线。
这一次,她仍然得到了确凿的证据,有照片和购物小票,但于和仍然面无表情,确信她不愿意离开他。
“你怎么不和你哥他们说说对策?”我困惑地问。
“他们都说只要我愿意离婚,剩下的就留给他们。”说这话时,王安迪避开了我的视线。
我瞬间明白了,她父母的哥哥们一定是尽力了,她就是下不了决心离开。
我问她:“他对你这么不好,你为什么不离婚?”
“不知道,可能是不甘心吧。”
我完全无语了。没错,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坏在“不甘心”这个词上。
多少赌徒不甘心失败,总想拿回本金,最后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多少倔强痴情的人,不愿意付出自己付出的,想尽办法赢回对方的心,不断的作践自己。最后恼羞成怒,铤而走险,导致自己锒铛入狱,断送前程。
面对王安迪的痴迷,我知道我无法控制自己。她的兄弟们都这么说了,她仍然不为所动。我多说当然没用。
我只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王安迪会醒来,把垃圾婚姻和男人抛在身后。
最后一集—
P.S .后来证明我的希望终于落空了。王安迪被自己的感情蒙蔽了双眼,迷失了自我,最终自己把命运推向了深渊。
由于篇幅原因,不能一下子写完,只能等下一条推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