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道光年间外国是如何派间谍前往中国大肆进行侦察活动的?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阿美士德号间谍船在中国沿海以从商为名,在停泊的海域内,测量水道、海湾,绘制航海图。1880年,日本人山县有朋上呈给日本天皇的《邻邦兵备略》,就是根据间谍在中国刺探获得的情报所编纂的。1886年,日本人在汉口建立的乐善堂就是日本间谍中心,此后又扩展到了北京、天津、重庆、长沙等地。乐善堂头目荒尾精在上海成立的所谓日清贸易研究所,则是彻头彻尾的间谍大本营。1893年,日军参谋次长川上操中将也悄悄潜到朝鲜的釜山、仁川和中国京、津、沪、南京等地,重点窥探清军的军备、士兵、训练、军队装备和地形地貌等,为不久爆发的甲午战争准备绘制了朝鲜、中国东三省和渤海湾的详细军事地图。清政府对俄、英、法、德、日等国间谍以商人、探险家、传教士等身份为掩护从事的间谍活动,竟无丝毫提防察觉,直至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爆发后,才知大事不好。于是在清末,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现代的间谍机构——军咨处第二厅,专门负责对外各国的间谍与反间谍活动。该厅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设有五个科,以具体进行的间谍与反间谍国别进行分科。第一是日本、朝鲜科;第二是俄国科;第三是英国、美国及使用英语国家科;第四是德国、奥国及使用德语国家科;第五是法国、意大利及使用法语国家科。